{{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蛋黃酥:台灣文化與創新的代表

蛋黃酥:台灣文化與創新的代表

起源與發展

蛋黃酥是台灣在地發明的糕餅,起源於1970年代。

  • 發明人:台中豐原百年餅店「陳允寶泉」的第三代傳人陳增雄。
  • 靈感來自壯元餅,將其縮小並改良成立體半圓形。

特色與製作

  • 內餡:鹹鴨蛋黃及紅豆豆沙,外層是酥皮。
  • 鹹蛋黃醃漬3週以上,紅豆餡需熬煮4小時以上。
  • 外皮使用頂級奶油和麵粉,烤出如虎皮般香酥的口感。
  • 融合漢餅脈絡、日式菓子思維和台灣在地食材。

流行與影響

  • 近年來蛋黃酥人氣大增,成為台式月餅的代表。
  • 2022年中秋節,全台灣用掉了約1億顆鴨蛋。
  • 被視為台灣糕餅的復興,代表台灣味的發揚光大。
  • 許多糕餅師傅加入新元素,賦予全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