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重要通知:8月1日至8月8日店主旅遊期間暫定發貨貨,如有不便敬請原諒。
鵝肝在中文語境中通常指的是法語中的 foie gras
,但這一命名其實容易產生誤解。根據法國法規,肥肝(foie gras)專指「用鵝和鴨的肝臟製成的脂肪肝」,而不是所有鳥類的肝。現今市場上,97% 的法國肥肝其實是鴨肝,只有少數為鵝肝。中文口語常以「鵝肝」統稱所有肥肝,容易造成混淆。
關於鵝肝的起源,有兩種主要說法:
無論源頭為何,現今法國已成為全球鵝肝產量超過80%的主要生產國,肥肝在法國被視為重要的美食文化遺產。
傳統製作鵝肝方式稱為「gavage」(強制灌食):
為減少動物痛苦,法國部分農場以血清注射誘發鵝自然增肥,產出的鵝肝體積較小、價格更高,但產量有限。
成分(每100克) | 含量 |
---|---|
熱量 | 123大卡 |
蛋白質 | 20.5克 |
脂質 | 3.9克 |
鐵 | 44.6毫克 |
膽固醇 | 383毫克 |
鵝肝富含維生素A、D、硒、鐵等營養素,但也是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建議淺嚐即止。
善待動物組織(PETA)形容鵝肝為「可鄙的產品」,並讚賞英王的禁令。
鵝肝作為一種奢華美食,兼具豐富文化意涵與道德爭議。隨著動物福利意識提升,傳統產業正面臨新挑戰。未來,鵝肝的發展將取決於傳統與創新、人道與美味之間的平衡。了解其多面性,有助於我們做出更全面、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