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與歷史
魚腐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光緒年間,在《美味奔炒估殃達求真》一書中就有記載。它起源於廣東佛山順德樂從地區,已有超過 100 年的歷史。
關於魚腐的命名,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據說是一位孝女為了讓鬱鬱寡歡的父親開心,發明了這道菜。因為能「娛樂父親」,所以被稱為「娛父」,後來諧音變成了「魚腐」。
特點與製作
- 原料:通常使用鯪魚肉製作,也可用其他魚類如草魚。
- 外觀:金黃色澤,外形像油豆腐。
- 口感:軟滑可口,甘香味濃。
製作步驟:
- 將魚肉剁成蓉或用機器打成泥。
- 加入調味料(如鹽、胡椒粉)和澱粉。
- 攪拌至起膠(上勁)。
- 加入蛋黃和打發的蛋白。
- 做成小球狀。
- 用小火炸至金黃色。
烹飪方法
魚腐是一種百搭食材,可以用多種方式烹飪:
- 燴
- 火鍋
- 煮湯
- 炒菜
常見菜式包括冬菇燴魚腐、菜膽金菇扒魚腐、支竹魚腐湯等。
文化意義
魚腐不僅是一道美食,還具有文化意義:
- 2018 年,雲浮市將羅定市的皺紗魚腐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在樂從地區,魚腐是宴席上的必備菜品,被認為能提升酒宴的價值。
現代發展
如今,魚腐已成為廣受歡迎的食品:
- 在香港、澳門等地區的市場上都能找到魚腐。
- 一些食品公司開發了預製魚腐產品,如酸菜魚腐等。
- 在國外,如加拿大,一些華人也嘗試在家製作魚腐,以解思鄉之情。
魚腐作為一道傳統美食,不僅保留了其獨特的魅力,還在現代社會中不斷創新發展,成為連接文化和美食的重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