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 關節疼痛、腫脹和僵硬,尤其在早晨或久坐後更為明顯
- 關節活動受限
- 疲勞和精力不足
- 偶爾低燒
- 食欲不振
這些症狀通常在天氣變化時加劇,特別是在潮濕或寒冷的天氣。
原因
中醫觀點
中醫認為風濕痛與"風"、"濕"、"寒"等邪氣有關,可分為三類:
- 行痺:風邪盛,疼痛游走不定
- 痛痺:寒邪盛,痛有定處
- 著痺:濕邪盛,關節痠痛、腫脹
西醫觀點
西醫將風濕痛與以下因素聯繫:
- 氣壓和溫度變化導致關節收縮和膨脹
- 濕度變化可能影響關節痛的發作
診斷
診斷風濕痛通常需要進行以下檢查:
- 驗血:檢查類風濕因子、尿酸、炎症指標等
- 關節超聲波檢查
- 全面身體檢查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s)
- 改善病情抗風濕藥(DMARDs)
- 生物製劑(針對嚴重病例)
非藥物治療
- 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
- 手術(針對嚴重關節損傷)
日常護理
- 均衡飲食:多吃蔬果,攝取足夠蛋白質、維生素和鈣質
- 作息定時:充足休息有助減輕炎症
- 適當運動:如太極、水中運動等
- 積極面對:保持良好心態,參與社交活動
風濕痛的治療原則是"早診早治",黃金治療期為症狀出現後的首兩年。如果您懷疑自己患有風濕痛,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