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 急性發熱:體溫可達38-40℃,持續1-2天
- 咽喉疼痛和口腔症狀:
- 咽峽部出現白色疱疹,隨後破潰形成潰瘍
- 流口水、拒食現象
- 其他症狀可能包括頭痛、腹痛、食慾不振和四肢疼痛
傳播和高發人群
-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呼吸道飛沫和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傳播
- 高發人群: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尤其是6個月至5歲的嬰幼兒
- 流行季節:春夏秋季,尤其是4-7月為高發期
診斷和治療
- 診斷:主要基於臨床症狀和體徵,可結合流行病學史和病原學檢查
- 治療:
- 以對症治療為主,無特效抗病毒藥物
- 退熱、補充水分、口腔護理是關鍵
- 可考慮使用局部抗病毒藥物如 INF-α 噴霧或霧化
預後和注意事項
- 預後:大多數患兒在4-6天內可自癒,預後良好
- 隔離:患兒應居家觀察,直至所有疱疹變乾
- 預防措施:
- 勤洗手、保持環境衛生
- 避免帶兒童到人群密集場所
- 定期對兒童用品進行清潔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疱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症狀相似,但疱疹僅限於口腔,而手足口病還會在手、足和臀部出現疱疹。雖然大多數病例較輕,但仍需警惕少數重症病例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如腦炎、心肌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