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藍曬藝術:化學與美感的交會

藍曬藝術:化學與美感的交會

一、歷史沿革

  • 1842年,約翰·赫肖發現鐵氰化鐵化合物可經由日光產生普魯士藍。
  • 1843年,安娜·阿特金斯運用藍曬技術出版全球首本攝影植物圖鑑。
  •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藍曬廣泛用於科學、藝術與工業記錄。

二、化學原理

  • 感光劑由三價鐵硫酸鹽和六價鐵氰化鉀兩劑混合而成。
  • 經日光照射還原為二價鐵後,產生深藍色普魯士藍圖像。
  • 曝光完成以水沖洗,藍色圖像即顯現並耐久保存。

三、製作步驟

  • 配製感光液: 在暗處將兩種藥劑溶於水並混合。
  • 塗佈基材: 將感光液均勻塗於紙張等基材,陰乾。
  • 排版曝光: 將底片或標本壓緊於基材上,於陽光下曝光5–20分鐘。
  • 顯影定影: 暴曬後以水充分清洗,陰乾完成。

四、創作特點與變化

  • 紙張、用水等條件會影響藍色的深淺冷暖。
  • 多重曝光與遮罩可創造層次與特殊紋理。
  • 可與壓克力、拼貼等技法混合發揮創意。

五、應用領域

  • 植物標本、科學圖鑑
  • 藝術攝影、版畫創作
  • 家飾布料、文創商品

Q&A 常見問題

藍曬作品曬太陽多久才足夠?
一般視陽光強度,約5–20分鐘即可。若天候較陰就需拉長曝光時間。
哪些材質可做藍曬?
常見如水彩紙、棉布或木板等多孔材質均可使用。
藍曬顏色會褪色嗎?
普魯士藍耐光性佳,但建議避免長時間曝曬於強烈陽光下以延長保存。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