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花塔餅:香港童年回憶與杜蟲文化全紀錄

花塔餅:香港童年回憶與杜蟲文化全紀錄

花塔餅的起源與歷史

花塔餅是香港本土極具代表性的傳統產品,承載著幾代人的集體回憶。1940至1980年代,香港居住環境擁擠且衛生條件有限,兒童感染寄生蟲的機會很高。花塔餅這種外形像糖果的杜蟲藥便應運而生,成為無數家庭的「居家必備良藥」。

有趣的是,花塔餅曾是屈臣氏的起家產品之一。屈臣氏的前身「廣東大藥房」於1828年在廣州創立,1841年在香港上環開業,花塔餅當時極受家長歡迎,成為屈臣氏的暢銷品。

花塔餅的功效與成分

花塔餅主要功效包括消積開胃、驅除寄生蟲,以及改善消化不良和食慾不振。現代花塔餅的主要成分有:

  • 麥芽萃取物
  • 谷芽萃取物
  • 烏梅萃取物
  • 山楂萃取物
  • 蔗糖粉

這些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具有開胃消積的功效。現代花塔餅採用現代科技製造,標榜「功效卓越、安全可靠」。

花塔餅 vs 花占餅:常見混淆

花塔餅:
‧ 純粹杜蟲藥物
‧ 底部無餅乾
‧ 具藥用功效
‧ 香港本土產物

花占餅(肚臍餅):
‧ 零食點心
‧ 底部有餅乾,上面是糖霜
‧ 不具杜蟲功效
‧ 原名Iced Gems Biscuits,源自英國

現代香港的寄生蟲問題

隨著衛生環境大幅改善,現今香港兒童感染寄生蟲的情況已大大減少。有醫生指出:「現今香港衛生水平跟我們兒時大不同,香港好少人長寄生蟲」。

不過,個別案例仍然存在。曾有2歲男童因腸內藏有超過100條蛔蟲而休克。醫生建議家長每6個月為兒童驅蟲一次,並教導正確洗手習慣。

正確服用方法

  • 1歲:每次1粒,每日1次
  • 1-2歲:每次1粒,每日2次
  • 2-3歲:每次2粒,每日3次
  • 3-4歲:每次3粒,每日3次
  • 4歲以上:每次4粒,每日3次
  • 建議連續服用7日

童年記憶與文化意義

花塔餅不僅是藥品,更是香港人集體的童年回憶。70、80年代出生的港人都記得,只要「偶有胃口不振,體重不增」,家長就會懷疑是寄生蟲作怪,花塔餅便會「大派用場」。

由於花塔餅味道甜美,許多小朋友甚至當糖果吃,這種將藥物設計成糖果的巧思,體現了香港人的生活智慧。

現代發展與市場現況

隨著醫療完善與衛生提升,花塔餅已完成歷史使命。現時市面仍有如「衍生積清靈花塔糖」、「壽龍花塔餅」等產品,主打兒童保健而非杜蟲藥。

這些產品在連鎖店較少見,主要於藥房及網店銷售。包裝與宣傳更著重開胃消積功能,而非傳統杜蟲效果。

花塔餅的故事,反映香港社會由傳統走向現代的變遷,從生活必需品成為今日的懷舊記憶。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