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艾灸副作用全解析!常見Q&A大揭密、中醫提醒這些風險不可忽視

艾灸副作用全解析!常見Q&A大揭密、中醫提醒這些風險不可忽視

Q1. 艾灸常見的皮膚副作用有哪些?
燙傷、水泡、皮膚紅腫最常見。施灸過久或太接近皮膚,會導致熱損傷甚至小水泡與局部刺痛[1][7]。另部分人因體質敏感,也會產生過敏性紅疹或搔癢
Q2. 艾灸會有「上火」或全身反應嗎?
會。有些人屬陽盛、易上火體質(易口乾、咽喉痛、煩躁、嘴破),艾灸後容易上火症狀加劇。少數人會頭暈、冒冷汗(「暈灸」),需即時休息[1]。
Q3. 艾灸時煙霧會傷害呼吸道嗎?
會。艾條燃燒產生大量煙霧,長時間吸入可導致咽癢、咳嗽,對氣喘或呼吸道敏感者甚至引發呼吸困難[1][7]。
Q4. 哪些人或情況不適合艾灸?
  • 實熱、陰虛火旺體質(經常口乾、便秘、煩躁、失眠等)
  • 孕婦(特別腹部、腰骶部須避免施灸)
  • 經期女性、感冒發熱、急性病發作、某些皮膚疾患
  • 惡性腫瘤、化膿性疾病、精神障礙無法配合者
Q5. 發生皮膚燙傷該如何處理?
立刻冷水沖洗、冷敷20分鐘以上,必要時就醫。艾灸燙傷通常較深,處理不及時可能長期留疤。
Q6. 艾灸有哪些安全建議與操作要點?
  1. 施灸時專注,切勿離人。
  2. 成人每次約30-40分鐘,兒童20分鐘內。
  3. 過飢過飽、情緒波動、疲勞或酒醉時不宜施灸。
  4. 避免施灸於面部、陰部、腋下、動脈等敏感或危險部位。
  5. 一小時內避免洗冷水澡,多喝溫開水協助代謝。
Q7. 艾灸會引起感染嗎?
若施灸過程不潔或皮膚破損後處理不當,可能造成細菌感染,導致紅腫、流膿、傷口遲遲不癒合等症狀[14][17]。

中醫提醒:謹慎評估體質、勿自行長期過量施灸

雖然艾灸有許多療效,但屬溫熱性補法,必須根據個人體質與健康狀況選擇使用。建議先由具經驗之中醫師評估指導再進行,避免副作用發生,發生異常應即刻停用並尋求醫療協助。

更多常見副作用總覽

  • 局部紅腫水泡/熱損傷
  • 皮膚搔癢、過敏反應
  • 全身上火、口腔潰瘍
  • 頭暈、冒冷汗、低血壓(暈灸)
  • 呼吸道不適或誘發氣喘
  • 感染(如未妥善處理灸瘡)

Q&A 彙整(無邊距版)

Q:艾灸副作用嚴重嗎?適合長期做嗎?
副作用通常與個人體質、操作手法有關。如正確使用,偶發紅腫或輕微水泡。體質不符或長期過度施灸,副作用或後遺症風險大增,應謹慎監控。
Q:艾灸過度會怎樣?
過度施灸會導致皮膚慢性損傷、氣血虛耗、慢性火氣旺盛,甚至內分泌失衡,務必遵從專業指導。
Q:疑有副作用該尋求哪科門診?
皮膚、燙傷問題可掛皮膚科或燒傷門診;如全身不適可求診中醫內科。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