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肉桂捲的甜蜜旋風|從瑞典到你的餐桌

肉桂捲的甜蜜旋風|從瑞典到你的餐桌

🍥 重點摘要

肉桂捲(Cinnamon Roll)起源於瑞典,1920年代始見於咖啡店與麵包房,1950年代方普及為大眾甜點。其結構為發酵麵團,塗抹黃油、肉桂粉與糖後捲製切塊烘焙,常佐以糖霜或奶油芝士,已成歐洲與北美常見早餐或下午茶點心。

📌 成分與配方

成分 典型用量與說明
高筋麵粉200–470g,決定麵團筋度與口感
黃油40–84g,分為麵團內揉與塗面兩部分
牛奶/全蛋牛奶135–200ml;全蛋液25–52g,用於潤麵及增香
乾酵母3–5g,支持麵團發酵
肉桂粉4–5g,作為內餡主香料
糖粉/紅糖30–112g,用於內餡與糖霜調製,決定甜度
奶油芝士50g(糖霜用),常與糖粉、香草精調製糖霜

📖 歷史沿革

18世紀末,類似肉桂捲的「Chelsea Bun」於英國倫敦切爾西出現。其後德國「Schnecken」與英德移民將此風味帶至美國費城,逐漸演變為「Sticky Buns」。1920年代瑞典咖啡店首推以肉桂為主的捲狀麵包,1950年代因烤箱普及與物料價格下降,肉桂捲成為瑞典家庭常見甜點,並衍生多種區域變體。

🌍 文化意義

  • 瑞典:稱為「Kanelbulle」,每年10月4日為「肉桂捲日」,與咖啡「fika」文化緊密結合。
  • 北美:常作早餐,表面覆蓋糖霜或奶油芝士糖霜;中西部偶佐辣肉醬享用。
  • 丹麥:每週三「Onsdagssneglen」特價日,變體更大,使用普通麵團。
  • 斯洛文尼亞、捷克:聖誕節家庭烘焙糕點。

👩‍🍳 製作流程概述

  1. 麵團準備:將麵粉、糖、鹽、酵母、牛奶、全蛋混合,攪拌至出筋,再加入軟化黃油揉至薄膜階段。
  2. 第一次發酵:28–30℃環境下發酵至2倍大(約1小時)。
  3. 整形內餡:擀平成長方形,刷黃油,撒肉桂糖與葡萄乾。
  4. 捲製切割:由長邊捲起,切成7–9份。
  5. 第二次發酵:38℃濕熱環境下發酵至滿模(約30–40分鐘)。
  6. 烘烤與裝飾:180℃烤25–30分鐘,冷卻後淋糖霜或蜂蜜。

🍩 地區變體

  • 瑞典「Kanelbulle」:含小豆蔻粉,撒珍珠糖,口感清爽。
  • 美國「Cinnamon Roll」:捲體蓬鬆,厚糖霜,常搭奶油芝士。
  • 德國「Franzbrötchen」:結合法式可頌與丹麥酥,起酥皮製作。
  • 丹麥「Kanelsnegle」:起酥皮蝸牛卷,酥脆可口。

📊 營養資訊(每100克)

  • 熱量:330 千卡
  • 蛋白質:4.6g
  • 脂肪:11.4g
  • 碳水化合物:52.3g
  • 糖:22.7g
  • 鈉:773mg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