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與流行情況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種具有多重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包括甲氧西林和其他β-內酰胺類抗生素。
MRSA首次發現於1961年的英國,現已廣泛散播,被稱為"超級細菌"。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人口體內攜帶金黃色葡萄球菌,但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引起問題。然而,由於抗生素的過度使用,MRSA的檢出率和耐藥率逐年上升。
感染與症狀
MRSA主要引起以下感染:
- 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如膿疱、膿瘡、膿腫或傷口感染
- 呼吸道感染
- 血流感染
- 尿道感染
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敗血症、肺炎或壞死性筋膜炎。
傳播途徑
MRSA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傳播:
- 直接接觸傷口、分泌物和受污染表面
- 親密接觸
- 皮膚損傷
- 接觸受污染物品
- 個人衛生欠佳
- 居住於擠迫環境
耐藥機制
MRSA的耐藥性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
- 獲得SCCmec染色體和mecA基因
- 產生PBP2a蛋白,降低β-內酰胺類藥物的殺菌力
- 過度產生β-內酰胺酶
治療與預防
治療MRSA感染的常用藥物包括:
- 萬古霉素
- 利奈唑胺
- 替加環素
預防措施包括:
-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
- 正確使用抗生素
- 及時就醫診治感染
隨著MRSA對新型抗生素的耐藥性不斷出現,臨床可用於治療的抗菌藥物越來越少,使其成為臨床最受關注的耐藥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