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與分布
紅瓜子斑(學名:Cephalopholis sonnerati)擁有獨特的外觀,以下是這種魚的主要特徵:
- 身體呈橢圓形,類似瓜子的形狀
- 全身布滿褐紅色或深棕色小點,呈橙紅色至黃褐色
- 俗稱包括紅瓜子斑、網紋鱠和紅舵
這種魚的分布範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
- 中國南海諸島、海南島、澎湖列島
- 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
- 北至日本,南至澳大利亞
經濟價值
紅瓜子斑是一種極具經濟價值的魚類,以下是其主要特點:
- 魚肉雪白,肉質厚實爽滑,魚味濃郁鮮美
- 因其紅色體色,深受香港和中國大陸沿海地區人士喜愛
- 在香港市場,批發價格每斤可超過300港元
養殖突破
長期以來,紅瓜子斑主要依靠野生捕撈供應,供應量有限。然而,近年來在養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 2023年4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與海南林蘭養殖基地成功培育出首批人工養殖的紅瓜子斑苗種
- 經過一年的養殖,這批魚已達到商品魚的規格
- 7月齡大規格苗種平均體重達291.6g,平均全長21.6cm,培育成活率高達90%
這一突破為紅瓜子斑的大規模養殖提供了可能,有望緩解野生資源的捕撈壓力,並增加市場供應。
烹飪建議
紅瓜子斑因其鮮美的口感,常被用於高檔餐飲。蒸煮是最常見的烹飪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汁原味。在選購時,可根據用餐人數來決定魚的大小,一般建議:
- 2人食用:選擇12-14兩的魚
- 3人食用:選擇1斤2兩的魚
- 4-6人食用:選擇1斤2-8兩的魚
紅瓜子斑不僅是一種美味的食材,也是水產養殖領域的新星。隨著人工繁育技術的突破,這種珍貴的魚類有望成為更多人餐桌上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