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白蘭花:亞洲香花之王的秘密與魅力全解

白蘭花:亞洲香花之王的秘密與魅力全解

科學分類與起源

分類學地位

白蘭花學名為 Michelia × alba(現多歸為 Magnolia × alba),屬木蘭科。英文俗稱 White Jade Orchid Tree 或 White Champak,中文又稱白玉蘭、楊桂花。

起源與分布

原產於印尼爪哇,現廣泛栽培於中國南方、香港及東南亞。長江流域以北多作盆栽,冬季需溫室越冬。

雜交身世之謎

一般認為白蘭花為黃蘭(Michelia champaca)與 Magnolia montana 的雜交種,因極少結果,主要以嫁接或壓條繁殖。

形態特徵與識別

整體外觀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17米,樹皮灰色,樹冠廣展。香港有古樹級白蘭樹,樹冠寬22米,高32米。

葉部特徵

葉片薄革質,橢圓或披針形,長10-27厘米,揉搓有香氣,葉柄1.5-2厘米。

花朵特徵

花被片10片,白色至乳黃色,長3-4厘米,香氣濃郁。雄蕊、雌蕊眾多,花初開白色,後轉乳黃。

果實特徵

極少結果,偶見聚合蓇葖果,成熟時鮮紅色。主要依靠人工繁殖。

生態與生長條件

氣候需求

喜陽光、溫暖濕潤,適合熱帶與亞熱帶。越冬溫度需高於12℃,最低不可低於5℃。

土壤偏好

喜酸性土壤(pH5-6),要求有機質豐富、排水良好。

生長特點

生長中等,壽命長。夏、秋兩季開花,花期4-9個月,盛花期6-7月。

栽培與繁殖技術

繁殖方法

  • 高空壓條繁殖:選2年生枝條,剝皮包泥促生根,生根後分離。
  • 嫁接繁殖:以紫玉蘭、黃蘭等為砧木,靠接、切劈接等方式。

盆栽管理

  • 容器選擇:幼苗用60公分花盆,逐年換大盆。
  • 上盆技術:底部排水良好,根系舒展,適度澆水。
  • 遮陰適應期:新栽需遮陰一週,後移至陽光充足處。

水肥管理

  • 澆水原則:少量多次,夏季可每日兩次,秋後減少澆水。
  • 施肥策略:喜肥,增施磷鉀肥,花芽後每7天一次,盛花期適量增加。

修剪與越冬

  • 修剪管理:幼樹打頂定幹,定期剪除枯病枝、疏老葉。
  • 越冬保護:10月下旬移入室內,室溫3℃以上,減少澆水不施肥。

應用與價值

觀賞價值

常見於庭園、公園、街道綠化,枝葉常綠、花香四溢,亦適合盆栽觀賞。

香料價值

花與葉可提煉成香精、香水原料,主要成分有芳樟醇、丁香油酚甲醚等,香氣獨特。

藥用價值

  • 花可作中藥,行氣化濕、止咳。
  • 全株可入藥,利尿、化痰、治腹痛。
  • 花膏可治腹痛、潰瘍、眼疾等。
  • 用於心理健康、消化與炎症治療。

環境價值

能淨化空氣、吸收污染物,提升城市與自然景觀的生態品質。

文化意義與象徵

花語與象徵意義

  • 高貴優雅
  • 純潔的愛
  • 熱情大方
  • 真摯友情
  • 堅韌不拔

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白蘭花為婚禮裝飾、佛教「五樹六花」之一,象徵純潔與美麗。

區域性文化表現

  • 香港、華南:常見園林樹種,極受歡迎。
  • 台灣:稱玉蘭花,屏東為主產地,街頭常見賣花人。
  • 佛教文化圈:寺廟常種植作花供。

結論

白蘭花兼具觀賞、經濟與文化價值。其獨特香氣、優雅外型與多元應用,使其成為亞洲珍貴的植物資源。未來藥用與香料潛力值得深入研究,城市綠化與景觀設計應加強應用與保護。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