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 體型:頭體長約60-92厘米,尾長23-31厘米,肩高38-50厘米,重量13-18公斤。雄性通常比雌性稍大。
- 毛色:毛色多為黃棕色或紅棕色,下巴、喉部和腹部呈白色。眼角到鼻子有一條細細的黑線,大耳朵背面為黑色,耳尖有長可達4.5厘米的黑色叢毛。
- 耳朵功能:耳朵由20條肌肉控制,可精確定位獵物。
生活習性
- 領域性:獰貓領域性極強,通常獨居或成對活動。
- 活動時間:主要是夜行性動物,但在寒冷季節也會於日間狩獵。
- 跳躍能力:擅長跳躍和爬樹,可捕捉飛行中的鳥類,有時一次能抓超過兩隻鳥。
- 食性:以大小哺乳動物和鳥類為食,有時會襲擊家畜。牠們挑食,會清除毛髮和皮膚,但能容忍腐肉。
分佈與棲息地
獰貓分佈範圍廣泛,主要分佈在非洲、西亞、中亞及南亞地區,包括阿富汗、印度、南非等國家。牠們棲息於乾草原、半沙漠、多石高山、熱帶稀樹草原和灌木林等地,甚至可在海拔3000米的山地生存。獰貓能長時間不喝水,主要依靠獵物體內的水分維持生命。
繁殖與壽命
- 獰貓全年可繁殖,妊娠期約68-81天,每胎產2-3仔。
- 幼崽約10天睜眼,在10-25周斷奶,16-18個月後性成熟。
- 人工飼養下壽命可達19年。
保護現狀
獰貓目前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其在非洲的種群數量較多,但亞洲部分地區的亞種數量稀少甚至可能滅絕。
人工飼養與混血
獰貓有時被馴養作寵物,但因其特殊生理結構,不正確的飼養方式常導致營養不良。此外,牠們曾與阿比西尼亞貓混血培育出「卡拉貓」,但這種混血寵物數量稀少且價格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