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重要通知:8月1日至8月8日店主旅遊期間暫定發貨貨,如有不便敬請原諒。

【烏蛟騰全攻略】香港新界東北的生態秘境與歷史村落

【烏蛟騰全攻略】香港新界東北的生態秘境與歷史村落

地理位置與命名由來

烏蛟騰(Wu Kau Tang)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北區,四周被船灣郊野公園環抱,地勢優美。雖然不屬於郊野公園範圍,但因地理位置特殊,成為通往新界東北多個地區的重要通道。

地名「烏蛟騰」原為「烏蛟田」或「烏龜田」,相傳因當地曾有大量烏龜棲息。後因「烏龜」有貶義,改用「蛟」字,取「騰蛟起鳳」之吉意,演變成今日名稱。附近問路石仍可見「烏交田」刻字,見證地名演變。

歷史淵源與村落發展

村落構成與歷史淵源

烏蛟騰區域共有七條客家村落,包括新屋村、新屋下、嶺背、老圍、田心、河背及三家村,屬沙頭角第十約,歷史可追溯至四百多年前。清康熙年間「遷海令」解除後,村民重返家園,重建村落。1911年人口普查時,烏蛟騰有423人,男性165人。

主要氏族的遷入

李氏及王氏為主要氏族。李氏祖先由五華錫坑村輾轉遷至烏蛟騰,王氏則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由梅縣松源遷入。兩族均有分支遷往鄰近村落,見證客家人南遷歷史。

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

豐富的生態系統

烏蛟騰擁有農地、風水林、淡水沼澤和溪流等多元生境,是香港原生物種的重要集中地。根據漁護署「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清單」,烏蛟騰排名第七,生態價值極高。

生物多樣性

這裡記錄有164種樹木、超過30種蜻蜓、50多種蝴蝶,以及香港特有的香港鬥魚。研學基地設有蜜蜂農場、生態農業種植區及住宿場地,推廣環境教育及生態保育理念。

抗日歷史與文化價值

抗日英烈紀念

烏蛟騰曾是東江縱隊港九大隊重要基地,村中40名青年參加抗日游擊隊,9人壯烈犧牲。1951年建有抗日英烈紀念碑,現仍可見,紀念村民英勇事蹟。

歷史小知識: 1942年中秋,日軍突襲烏蛟騰,村長李源培、李世藩等人遭捕,寧死不屈,成為抗日烈士。

旅遊資源與遠足路線

主要遠足路線

烏蛟騰是多條遠足路線的起訖點。最受歡迎的有烏蛟騰郊遊徑(2.4公里),沿途溪流相伴,景色宜人。亦可通往三椏涌、吊燈籠、犁頭石、荔枝窩等地,或挑戰18公里的船灣水塘郊遊徑。

景點特色

烏蛟騰至三椏村路線沿途有紅葉、竹林、小溪澗、紅樹林、海岸與鄉村,並可遠眺印洲塘海岸公園。紅色岩石層源自1億年前白堊紀,地質景觀獨特。

交通資訊

  • 小巴20R:大埔墟港鐵站出發,約30分鐘,$10.2
  • 巴士275R:僅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行駛
溫馨提示: 烏蛟騰地區無商店餐廳,請自備糧水。

地質特色與教育價值

烏蛟騰及新娘潭擁有1億多年前白堊紀形成的紫紅色岩層,地質獨特。大埔地質教育中心設有導賞團,介紹地質、客家文化及抗戰歷史。研學基地則為學校提供環境教育課程,推廣本土生物多樣性與保育意識。

結論

烏蛟騰集生態、歷史、文化、教育於一身,是香港罕見的自然與人文寶地。未來如何平衡保育與發展,是重要課題。作為新界東北的綠洲,烏蛟騰值得每一位市民與旅人細細探索與珍惜。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