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與特徵
橫瀾島位於香港的最東南端,行政上屬於香港離島區。島上的地理特徵包括:
- 橫瀾頭(北島):正北面有穿鼻岩
- 橫瀾尾(南島):正南面是橫瀾頭,西面是橫瀾排
- 兩島之間:橫瀾門
重要設施
橫瀾島上有多項重要設施,主要集中在南島(橫瀾尾):
- 橫瀾燈塔:建於1893年,是香港現存五座戰前燈塔之一,於2000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 氣象監測站:由香港天文台設置,提供重要的氣象觀測資料。
- 其他設施:碼頭、直升機坪、發電機房及宿舍等。
歷史與發展
- 1891年:香港政府計劃在島上興建燈塔。
- 1901年:燈塔由清朝海關移交香港政府管理。
- 1952年:開始進行氣象觀測,派遣職員駐島。
- 1970年代:增建直升機坪、發電機房等設施,改善島上生活條件。
- 1989年:氣象觀測設備完全自動化,不再需要駐島工作人員。
氣候特徵
由於瀕臨西太平洋和南海北部,橫瀾島的風勢明顯較香港市區強烈,風浪也較大。島上氣候數據顯示:
- 年均氣溫約為22.8°C
- 最高氣溫可達38.6°C
- 最低氣溫曾降至3.4°C
交通與訪問
目前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前往橫瀾島。島上的碼頭不對公眾開放,且南島(橫瀾尾)屬於禁區。想要觀賞島嶼的遊客通常只能通過參加旅行團或自行租船在海上遠觀。
橫瀾島雖然不對公眾開放,但它在香港的航海業和氣象觀測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其燈塔和氣象站,為香港東南方的航行安全和天氣預報提供了寶貴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