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春雷乍響,萬物復甦──解密驚蟄習俗你不可不知!
春雷乍響,萬物復甦──解密驚蟄習俗你不可不知!
驚蟄是什麼?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大約在3月5日、6日或7日。當春雷乍響,大地萬物開始甦醒生長,沉睡於土壤或石隙的動物也被春雷驚醒,象徵春天正式來臨。

  • 「驚」代表突然驚醒,「蟄」是蟄伏、冬眠的意思。
  • 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正值驚蟄。
  • 北方常見春雷,南方如香港則到清明才有雷聲。
農業與自然現象

驚蟄時節氣溫回升迅速,農民忙於插秧、播種,預示著一年農耕與生產的開始。此時花卉盛開、蜂蝶活躍,大自然充滿生機。

  • 稻米與各式蔬果開始種植,例如西瓜、白芋、薑、落花生等。
  • 漁民捕獲春季洄游魚類,海域生物活動顯著。
  • 節氣神「雷公」象徵春雷喚醒萬物。
民俗習俗與養生

驚蟄日民間會舉行祭白虎、打小人等儀式,希望驅邪避害,霉運遠離。同時,順應節氣養生,重視養肝護肝及預防肝火上升。

  • 打小人:以鞋子敲打紙人或象徵小人的物品,祈求遠離是非、除惡除災。
  • 祭白虎:民信白虎能鎮壓口舌是非和害蟲,特定日子用豬肉或供品祭祀。
  • 吃梨:取「梨」諧音「離」,民謠指可防疾除災,健康順利。
  • 灑石灰、抖衣:古人以灑石灰防蟲,抖衣防蝨。
  • 慎防過敏,適量活動不宜動怒或搬家動土。
驚蟄諺語
  • 驚蟄聞雷米似泥:當日有雷,米價便宜,收成好.
  • 二月初二打雷,稻仔較重過秤鎚:說明節氣正常,稻穀豐收.
  • 未驚蟄打雷,會四十九日烏:驚蟄前打雷代表連續降雨,易生災害
Q&A互動專區
Q1:為何驚蟄要打小人?
驚蟄時節象徵萬物蘇醒,也容易招惹口舌是非,民間相信在此日舉行打小人儀式能趕走霉運與小人,保一家平安順利。
Q2:吃梨有什麼特別含意?
吃梨取其「離」諧音,有遠離疾病、平安健康之意,也能順應時令滋潤身體,保護呼吸道。
Q3:驚蟄對農業有什麼影響?
驚蟄標誌著農民插秧播種的開始,根據雷聲預測收成,是極為重要的農耕節氣。
Q4:驚蟄有哪些養生要訣?
宜養肝護肝、少動怒,飲食以新鮮蔬果為主,並留意氣溫變化與過敏預防。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