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探索茜草灣的故事:歷史、地理與現代變遷

探索茜草灣的故事:歷史、地理與現代變遷

茜草灣,又稱晒草灣,是香港一個具有豐富歷史和地理意義的地區。這個名稱實際上指代了幾個不同的位置,每個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故事。

觀塘區的茜草灣

在觀塘區,茜草灣是位於茶果嶺及藍田之間的海灣。這個區域包括了現今的藍田地鐵站、匯景花園和麗港城一帶,以及以往的白泥山。茜草灣的名稱可能源自客家話,其中"茜草"意指海草,暗示這裡曾是一片長滿海草的淺灣。

歷史發展

  • 19世紀:盛產石材,大部分村民是客家石匠
  • 後期:村民轉為養雞、養豬和務農,曾被稱為"雞寮"
  • 1950年代:建立觀塘區最早的徙置區,後來重建為翠屏邨
  • 1970年代:藍田邨建成,其中15座外牆繪有彩色飛龍,成為當地傳說的起源

青衣的茜草灣

在新界青衣島西部,也有一個被稱為茜草灣或西草灣的海灣。這裡主要以重工業為主,建有油庫和船塢等設施。

  • 長青隧道和南灣隧道的入口均設在此處
  • 由於靠近青馬大橋,成為攝影愛好者的熱門地點
  • 是觀賞青馬大橋和拍攝日落的絕佳位置

大嶼山的茜草灣

在大嶼山北部,靠近深屈的地方也有一個名為茜草灣的海灣。這裡以其獨特的地質特徵而聞名:

  • 從茜草灣至大澳之間有一段呈紅粉及粉彩色的岩石海岸
  • 因其獨特的顏色,被稱為"紅粉海岸"
  • 以色彩豐富和形狀奇特的岩石聞名,特別是在茜草灣初段和大澳末段

現今的茜草灣

雖然茜草灣經歷了巨大的變遷,但其名稱仍然保留在多個地方:

  • 茜發道:以茜草灣命名的街道
  • 茜草灣鄰里社區中心:為當地居民提供服務的社區設施
  • 晒草灣遊樂場:位於觀塘茜發道,由已修復的堆填區改建而成,設有多用途草地球場、棒球練習場等設施

茜草灣的歷史反映了香港城市發展的縮影,從早期的採石業到後來的工業發展,再到現代的住宅區和休閒設施,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和進步。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