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七鰓鰻的外形與鰻魚相似,但有許多獨特之處:
- 體型細長,呈鰻形,表皮光滑無鱗
- 頭部有一個圓形漏斗狀的吸盤口,內有鋒利的角質齒
- 眼睛後方兩側各有7個鰓孔,這是其名稱的由來
- 背部有兩個背鰭,尾部有尾鰭,但沒有其他成對的鰭
- 只有一個鼻孔,位於頭頂兩眼之間
- 體長因種類不同有差異,從15厘米到1米不等
生活習性
七鰓鰻的生活習性十分獨特:
- 大多數種類為海河洄遊性,幼體生活在淡水中,成體在海洋中生活
- 成體多為寄生性生物,依靠吸盤狀的口吸附在其他魚類身上,吸食宿主的血液和組織
- 生命週期分為三個階段:幼體期、變態期和成體期
- 幼體稱為沙棲鰻或沙隱蟲,生活在河底,以微生物為食
- 成體在海洋中生活約2年後,會回到淡水中產卵,產卵後死亡
分佈和種類
七鰓鰻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溫帶水域,包括淡水和海洋環境。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和松花江等河流中。全球約有40餘種七鰓鰻,中國有3種:東北七鰓鰻、日本七鰓鰻和雷氏七鰓鰻。
與人類的關係
七鰓鰻與人類的關係複雜:
- 在某些地區被視為美食,歐洲上流社會自中世紀以來就將其視為珍饈
- 在北美被視為有害物種,曾對五大湖的漁業造成嚴重破壞
- 在中醫領域,七鰓鰻全身可入藥,具有平肝熄風、通經活絡等功效
- 在科研領域,七鰓鰻是重要的模式生物,用於研究脊椎動物演化、免疫系統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