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拉麵說高端方便麵市場奇蹟:從爆紅品牌到成長困境的啟示

拉麵說高端方便麵市場奇蹟:從爆紅品牌到成長困境的啟示

拉麵說作為中國高端即食拉麵市場的先驅品牌,以其獨特的產品定位和營銷策略,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從零到市場領導者的飛躍。本報告將深入分析拉麵說的發展歷程、商業模式、市場表現以及所面臨的挑戰,以期全面了解這個備受關注的新消費品牌。

品牌起源與創辦人背景

拉麵說的故事始於2016年,源自一個簡單而實用的想法:「不知疲倦地忙了一天,好想吃碗熱湯麵。」這家公司由三位90後女性創業者共同創立,其中主要創始人姚啟迪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2015年回國後,她與馬妮娜和趙仲瑤一起開始了創業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拉麵說並非姚啟迪的第一個創業項目。在此之前,她們曾推出「老媽土雞湯」產品,利用快速冷凍乾燥技術將熬製好的雞湯濃縮成即沖即食的形式。然而,由於高昂的貨架費和產品缺乏新鮮感,這個項目很快就夭折了。經過失敗的反思,姚啟迪將目光轉向了拉麵市場,希望通過提供更優質的居家拉麵體驗來滿足年輕單身人群的需求。

2017年,拉麵說在淘寶上線第一款拉麵產品,正式踏入市場。同年11月,拉麵說獲得了第一筆天使輪投資,來自元氣森林CEO唐彬森創立的挑戰者創投。2018年2月,拉麵說天貓旗艦店開業,並在當年的「雙11」銷售額突破千萬元。

產品特色與市場定位

拉麵說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獨特的產品定位和市場戰略。與傳統方便麵市場不同,拉麵說採用了升維打擊的策略,在多個方面實現了差異化:

差異化定位策略

  • 定價策略:產品價格在12-20元區間,高於普通方便麵,低於外出就餐,形成了獨特的價格梯隊。
  • 品質承諾:使用FD冷凍乾燥技術保持食材原味,非油炸半乾麵條,更健康的形象。
  • 便捷性:3-5分鐘即食,足不出戶享受美食體驗。
  • 高端包裝:日系風格紙盒包裝,簡潔有質感,提升產品檔次。
  • 「所見即所得」:打破傳統方便食品「圖片僅供參考」的慣例,提供豐富實在的配料,如大片叉燒、麻筍、木耳、海苔等。

目標消費群體

拉麵說深耕「一人食」場景,主要針對以下人群:

  • 打工人:工作繁忙,沒時間外出就餐,需要高品質的美食慰藉。
  • 單身族:一人食,外出意願低,但也追求儀式感。
  • Z世代:追求新潮流,注重顏值,喜歡分享美食體驗。
  • 城市白領:消費能力強,追求生活品質與精緻感。

多元化產品線

截至目前,拉麵說已開發多種風味產品,包括:

  • 招牌豚骨叉燒拉麵
  • 海鮮冬陰功拉麵
  • 地獄辣味拉麵
  • 番茄豚骨拉麵
  • 豬肚雞拉麵
  • 藤椒雞拉麵
  • 燃爆肥腸拉麵
  • 椒麻脆肉酥拌麵
  • 酸菜牛肉拉麵
  • 重慶麻辣肉臊小麵
  • 紅油串串撈麵

其中,最受歡迎的三種口味是豚骨叉燒拉麵、豬肚雞拉麵和椒麻脆肉酥拌麵。

營銷策略解析

拉麵說在營銷方面採取了「先品牌後銷售」的思維,不同於傳統電商促銷思路,而是通過社交媒體建立品牌認知和情感連接。

社交媒體種草

拉麵說深耕小紅書、微博、B站等社交平台,構建全面的品牌傳播網絡:

  • 小紅書戰略:在小紅書上搜索「拉麵說」有1萬多篇筆記,近一年熱門筆記就有4304篇。品牌不僅利用「一人食」概念精準對應目標客群,還通過「即使再忙,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好好愛自己」的情感訴求形成共鳴。
  • KOL合作策略:不執著於頭部KOL投放,而是將種草內容廣泛分散到成百上千的腰尾部KOL。近90天內關聯種草達人805位,其中初級達人和素人佔比高達96%,實現高互動ROI。
  • 直播帶貨:積極參與電商直播帶貨,特別是與李佳琦等頭部主播合作。2019年創造了30天456位博主舉辦1854場直播的行業記錄。

跨界聯名

拉麵說通過跨界合作擴展品牌影響力,主要聯名包括:

  • 與999感冒靈聯名,傳達「高端健康方便麵」理念
  • 與大英美術館聯名,彰顯品牌藝術品味
  • 與網易未央合作推出「豬肚雞拉麵」
  • 與B站旗下遊戲《FGO》聯名
  • 與樂隊五條人合作

這些聯名活動不僅擴大了品牌的受眾群體,也增強了產品的新鮮感和話題性。

業務發展與市場表現

拉麵說的業務增長可謂迅猛,展現了新消費品牌高速發展的典型軌跡:

銷售業績增長

  • 2017年:銷售額約1500萬元
  • 2018年:銷售額8000萬元,「雙11」銷售額破千萬
  • 2019年:銷售額達2.5億元
  • 2020年:銷售額突破6億元,「雙11」同比增長200%
  • 2022年:全年GMV超過9億元

融資情況

拉麵說自創立以來已完成多輪融資:

  • 2017年11月:獲得挑戰者創投數百萬元天使輪投資
  • 2018年:接連進行三輪融資,嘉程資本、真格基金、紫牛基金、祥峰投資中國基金等機構入局
  • 後續還獲得了紅杉中國、真格基金、金鼎資本等知名機構的投資

最近,在2025年4月,拉麵說的母公司上海銳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進行了股權轉讓融資,這被視為市場對其品牌價值和未來成長性的認可。

近期挑戰與困境

儘管拉麵說曾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但近年來品牌也面臨諸多挑戰:

市場質疑與業績下滑

2022年6月,一篇名為《拉麵說,撐不住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引發廣泛討論,直指拉麵說現金流緊張,增長乏力,正在尋求收購,報價不足估值高點的10%。

文章提到,2022年1月拉麵說289位達人合作帶貨,平均每人僅貢獻405元銷售額,同比上月縮水70%左右。過去一年,拉麵說天貓店鋪掉粉將近14萬。雖然拉麵說官方發布聲明否認,但市場對其2022年經營狀況的質疑聲仍然存在。

產品口感爭議

隨著競爭加劇和生產規模擴大,拉麵說的產品品質和口感也遭遇了消費者的質疑:

  • 有淘寶用戶評價「吃了,不好吃,不如康師傅」、「麵沒之前好吃了」
  • 有微博用戶稱「如果我有罪,法律會制裁我,而不是讓我在這個寒冬遇到此生最難吃的速食產品--拉麵說」
  • 有消費者認為產品定價過高,「味道一般,不值這個價,希望大家慎重考慮」

這些負面評價對品牌形象和複購率產生了不利影響。

商業模式可持續性

拉麵說採用高投放、快擴張的打法迅速佔領市場,但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受到質疑:

  • 品牌可能陷入不斷融資、不斷投放的惡性循環,長期低利潤運行,現金流遭到嚴重透支
  • 一次性觸達產生的銷售額,難以覆蓋營銷投放費用。當產品力和品牌後續運營水平跟不上,難以產生複購率
  • 新消費品牌普遍依賴重度營銷和KOL合作,容易賺來吆喝但留不下品牌長期價值

香港市場表現

拉麵說已進入香港市場,在多個渠道有售:

  • 在852KG平台有現貨銷售,提供豚骨叉燒拉麵、海鮮冬陰功拉麵等產品
  • 在惠康超市有售,招牌370g豚骨叉燒拉麵售價為$16港幣(原價$24港幣)
  • 在香港零食大王有清貨促銷,例如酸辣金湯肥牛158g x 2包售價$30.5港幣(原價$41港幣)

結論與行業啟示

拉麵說的發展歷程為我們提供了新消費品牌成長的典型案例。從2016年創立到2020年銷售額突破6億,再到近期面臨的挑戰,拉麵說的經營之道有以下幾點啟示:

成功要素

  • 準確定位差異化賽道:拉麵說準確把握了消費升級趨勢,在傳統方便麵和線下拉麵店之間開辟了高端速食拉麵品類。
  • 產品力與情感價值並重:不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體驗,還賦予產品「家裡的拉麵館」的情感價值,增強品牌與消費者的連接。
  • 精準營銷與社交傳播:利用社交媒體平台精準觸達目標消費群體,以「一人食」概念構建品牌認知。

面臨挑戰

  • 產品品質與口碑下滑:隨著規模擴大,產品品質控制面臨挑戰,消費者對口感和品質的負面評價增加。
  • 重營銷輕產品的不平衡:過度依賴營銷推廣而產品體驗不足以支撐,導致複購率低。
  • 融資驅動的高投入模式難以持續:依賴不斷融資支撐高額營銷投入,一旦資本趨冷,經營壓力驟增。

截至2025年5月,儘管拉麵說面臨諸多2022年後的新挑戰,但其最近的2025年股權融資動態表明市場對其2025年品牌價值仍有認可。未來能否突破困境,關鍵在於重新聚焦產品2025年品質,優化運營成本,構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無論結果如何,拉麵說的發展2025年歷程都為新消費品牌提供了2025年寶貴的經驗和2025年教訓。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