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媽咪麵傳奇】50年零食王者:創業故事、經典食法、文化回憶全揭密!

【媽咪麵傳奇】50年零食王者:創業故事、經典食法、文化回憶全揭密!

媽咪麵:跨越半世紀的零食傳奇

媽咪麵是亞洲區著名的零食品牌,以其獨特的食用方式和鮮明的藍毛毛吉祥物聞名。自1974年誕生至今,媽咪麵已伴隨多代人成長,成為許多香港人和馬來西亞人的集體回憶。這款乾脆麵以其方便、美味和經濟實惠的特點,歷久不衰地存在於零食市場,並以其獨特的品牌故事,展現創新思維如何轉危為機。

創業困境與轉型契機

媽咪麵的故事始於馬來西亞,由馮振軒和他的兒子馮世洲在1970年代共同創立。馮振軒在成立食品廠前曾是一名二手車經銷商,在好友的建議下於1971年與合夥人成立太平洋食品有限公司(Pacific Food Products),主要生產名為「樂意麵」(Lucky Instant Noodles)的即食麵。然而,面對來自金旦麵(Cintan)和美極(Maggi)等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樂意麵」銷量欠佳,公司很快遇到財務困難,甚至被銀行與投資者終止融資。

在危急關頭,一個偶然的發現改變了公司的命運。馮世洲在農村視察時,觀察到橡膠業工人因缺乏適當的烹飪設備,會直接食用未煮過的即食麵。這個發現啟發他們將即食麵轉型為容易食用的零食,而非傳統的主食麵條。1974年,「媽咪麵」和藍毛毛吉祥物正式誕生,他們選用「媽咪」一詞是希望代表與孩子有最強烈情感聯繫的人。這個前所未有的食法和市場定位,為媽咪麵帶來了巨大成功,成為1980年代馬來西亞最暢銷的零食之一。

品牌發展與國際拓展

隨著媽咪麵的成功,品牌迅速成長並拓展產品線。1992年,公司改名為「媽咪大寶達」(Mamee-Double Decker),進一步鞏固其在零食市場的地位。在過去的五十年中,媽咪麵已成功進軍90多個國家,澳大利亞和新加坡成為其最大的出口市場。據馬來西亞媒體報道,2010年,媽咪大寶達的年收入達4.28億令吉(約為1.43億美元)。

在香港,媽咪麵由陳家園食品有限公司在70年代引入。根據網民回憶,1985年時,媽咪麵在香港售價一蚊一包,相較馬來西亞版,港版媽咪麵會較多且較咸。媽咪麵在香港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福字麵,但媽咪麵的獨特風味和創意營銷使它在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除了經典的媽咪麵外,媽咪大寶達還開發了多個系列產品,包括Double Decker零食系列,其中的蝦餅是最暢銷的一款零食,以及自1992年起推出的著名薯片品牌Mister Potato,該品牌已銷售至80多個國家。

媽咪麵產品種類與特點

  • 多種口味選擇:雞肉味、蝦味、芝士味、青豆味、香辣蝦味等
  • 酥脆口感、獨特調味
  • 標誌性藍色包裝與藍毛毛吉祥物
  • 香港常見香辣味,每包25克,常見多包裝

獨特食法與文化影響

媽咪麵最獨特之處在於其食用方式,與傳統即食麵需要煮熟不同,媽咪麵可以直接食用。典型的食用方法是隔著包裝袋揸碎麵餅,然後加入調味粉上下搖晃,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為消費者帶來獨特的互動體驗。這種新奇的食法深受兒童和年輕人歡迎,成為媽咪麵區別於其他零食的關鍵特點。

除了傳統食法外,隨著時間推移,消費者也發展出多種創新食用方式。有人喜歡將媽咪麵煮熟後食用,有網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將媽咪麵像一般即食麵般放湯煮熟來吃,稱「麵質好食過以前嘅福麵」。還有人建議「水滾落麵,兩秒就反轉,反轉就可以倒落碗食」。在網絡論壇上,有創意的食法包括「一半大舊唔落粉食,一半整碎落粉食,咁樣食兩種口感同味道都差最遠,一路食都可以保持到最好嘅新鮮感」。

食法小貼士: 「揸碎、落粉、搖搖搖」,即開即食最過癮!

此外,媽咪麵也被用於製作其他菜式,如泰式涼拌媽咪麵,結合魚餅、魚丸、香腸等食材,加入泰式調味料製作成酸辣開胃的菜式。

廣告文化與集體回憶

媽咪麵在香港的電視廣告,特別是「藍毛毛演奏會」系列,已經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藍毛毛媽咪麵演奏會開始喇!」這句廣告對白深入人心,成為每個小朋友都能琅琅上口的經典台詞。這些洗腦的廣告不僅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也成為連接不同世代消費者的文化紐帶。

健康考量與消費者意識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高,媽咪麵等即食麵產品的營養和食品安全問題受到更多關注。根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於2024年2月發布的測試報告,17款即食麵樣本(包括媽咪胡椒湯麵)被檢出含有潛在致癌污染物3-MCPD和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E)。

消委會溫馨提示: 減少食用即食麵,煮麵時宜先「飛水」,盡量避免喝湯,以減少攝取脂肪及鈉。

媽咪胡椒湯麵被檢測出每份含有54微克3-MCPD和96微克GE,其調味品的GE含量更超出歐盟為食油訂定的標準約4.1倍,每公斤高達5,111微克。此外,消委會測試的所有即食麵樣本的鈉含量均超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成人每餐攝入上限。

對此,媽咪麵製造商回應稱,其產品3-MCPD和GE含量符合《食物內有害物質規例》、JECFA和Codex標準。

品牌傳承與未來發展

創辦人馮振軒於2022年11月5日離世,享年96歲,但他的創業精神和品牌理念仍由後代傳承。馮振軒的孫子Pierre Pang在回憶中提到,小時候他試吃過公司很多零食,父親和祖父堅持不會推出他們家不吃的產品。這一「以小朋友的口味為本」的理念,是媽咪麵能夠持續成功的重要因素。

然而,近年來媽咪大寶達的產品銷量增長開始停滯,公司正尋求更有效的營銷手段。Pierre Pang意識到以藍毛毛為特色的電視廣告在現代難以產生與當年同樣的影響,因此公司正在探索新的營銷方式,包括拍攝電影、建立遊戲館等。在馬六甲,媽咪大寶達甚至建立了一間概念店,顧客可以親手製作媽咪麵,同時購買藍毛毛的精品。公司還與日本時尚品牌niko合作推出公仔、水杯等精品,擴展品牌影響力。

結論

媽咪麵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即食麵工廠,憑藉創新思維和對市場需求的準確把握,成功轉型為亞洲區知名的零食品牌。這個跨越半世紀的品牌故事,展現了企業家精神如何在困境中找到機遇,也證明了產品創新和文化連接的重要性。如今,媽咪麵已不僅是一款零食,更是連接不同世代的文化符號和集體回憶。

儘管面臨健康意識提高和市場競爭加劇的挑戰,媽咪麵以其獨特的產品特性和深厚的文化根基,仍然在零食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未來,隨著品牌不斷創新和適應消費者需求變化,媽咪麵有望延續其成功故事,繼續成為下一代人的「童年至愛」。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