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產地
大吉嶺茶的歷史始於19世紀初,由英國人引進了中國的茶樹品種Camellia sinensis var. sinensis,在大吉嶺地區進行種植。這個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麓,氣候涼爽,土壤肥沃,非常適合茶樹生長。
製作工藝
大吉嶺茶的製造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 採摘:通常在3月至11月進行,分為四個採摘季節(flush),每個季節的茶葉風味不同。
- 萎凋:將茶葉擺在架子上,去除多餘水分,通常需要14至16小時。
- 揉捻:使用機器將茶葉揉捻,破壞細胞,促進發酵。
- 發酵(氧化):將揉捻好的茶葉放在特定溫度和濕度下,讓其充分氧化,時間通常為2至4小時。
- 烘乾:使用機器將茶葉烘乾,去除水分,保存茶葉。
- 分級:根據茶葉大小進行分級,分為全葉、破碎葉、粉末等級。
風味特點
大吉嶺茶以其清淡的花香和果香而聞名,具有葡萄、桃子、杏子等水果香氣。第二採摘季(Second Flush)的茶葉因受昆蟲影響,產生了獨特的麝香葡萄(muscatel)風味。
沖泡方法
建議使用90℃至95℃的熱水沖泡,大吉嶺茶通常不加牛奶或糖,以保持其清淡的口感和香氣。
健康功效
大吉嶺茶含有抗氧化劑和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提神、抗氧化和幫助消化的功效。
獲獎與影響
大吉嶺茶自2004年起被認可為地理標誌,僅限於特定茶園生產的茶葉才能使用「大吉嶺茶」的名稱。這種茶因其高品質和獨特風味而受到全球茶葉愛好者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