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與編纂
《古蘭經》被認為是在公元610年至632年間,由真主通過天使加百列(賈布里勒)口頭傳授給先知穆罕默德的。穆罕默德逝世後,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組織編纂了《古蘭經》的標準文本,稱為"奧斯曼定本",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內容與結構
《古蘭經》的主要內容包括:
- 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和功課
- 對社會制度和倫理規範的主張
- 與其他宗教的論辯
- 先知故事和寓言
經文按長短排列,而非按時間順序。每章以"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開始(除第9章外)。
地位與影響
《古蘭經》被視為:
- 伊斯蘭教信仰和教義的最高準則
- 伊斯蘭教法的主要淵源
- 穆斯林生活和行為的指南
- 阿拉伯文學的經典之作
翻譯與詮釋
雖然《古蘭經》已被翻譯成100多種語言,但阿拉伯語原文仍被視為唯一具權威性的版本。翻譯本被認為只是對原文的解釋。古蘭經注釋學是伊斯蘭教中重要的學科,旨在闡明經文的含義。
《古蘭經》對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都具有深遠的影響,是理解伊斯蘭文化不可或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