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湯:中醫祛濕調理的傳統湯水
在香港潮濕的氣候下,濕氣容易侵襲人體,導致疲乏無力、身體沉重等不適。中醫理論認為,這些症狀多與體內濕氣過重有關。去濕湯作為中醫傳統的保健湯水,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調理脾胃,並改善皮膚問題。
去濕湯的功效與原理
中醫對「濕」的認識
中醫將「濕」分為外濕與內濕。外濕指外界環境的濕氣侵入人體,而內濕則由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水液代謝紊亂所致。脾臟主運化水濕,若功能失常,水液就會積聚成濕,導致肥胖、水腫等問題。
去濕湯的主要功效
- 健脾祛濕
- 利水消腫
- 清熱解毒
通過調理脾胃功能,去濕湯能改善濕氣引起的疲勞、消化不良、水腫及皮膚問題。
哪些人需要喝去濕湯
- 脾胃虛弱者
- 喜歡生冷飲食者
- 久坐少動者
- 長期處於潮濕環境者
- 壓力大、情緒緊張者
- 痰濕或濕熱體質者
常見去濕湯材料及其功效
- 薏米(薏苡仁):健脾去濕、利尿消腫
- 赤小豆:清熱和血、利水通經
- 扁豆:補腎健胃、止消渴
- 茯苓:健脾祛濕、促進代謝
- 土茯苓:清熱利濕解毒,特別適合濕熱體質
- 冬瓜:清熱利尿,消腫去濕
經典去濕湯食譜
薏米淮山赤小豆湯
材料:淮山15克、薏米50克、赤小豆50克、排骨300克
做法:
- 豆類提前浸泡3小時,排骨汆水。
- 所有材料加水煲2小時。
- 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適合濕氣重、水腫者。
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冬瓜500克、薏米50克、排骨300克、陳皮1片、紅棗4粒
做法:
- 薏米提前浸泡30分鐘,冬瓜切塊,排骨汆水。
- 鍋內加水,放入陳皮、紅棗、排骨和薏米,煲1小時。
- 最後加入冬瓜,再煲3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利尿,去濕減肥。
飲用去濕湯的注意事項
- 熱底體質者適合寒涼性去濕湯,如薏米冬瓜湯。
- 寒底體質者適合溫補性去濕湯,如黨參淮山湯。
- 飲用前應諮詢專業中醫師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