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半邊蓮具有以下特徵:
- 植株高約10厘米,莖細長,直立或匍匐生長,節處可生根
- 葉互生,呈狹披針形或線形,長0.7-2厘米,寬3-7毫米
- 花單生於葉腋,呈白色、粉紅色或淡紫色
- 花冠上部5裂,裂片均偏向一側,形似蓮花,因此得名"半邊蓮"
- 果實為蒴果,呈倒圓錐形
分布與生長環境
半邊蓮原產於中國長江流域及南部地區,也分布在中南半島、琉球和日本。在臺灣,它生長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的潮濕環境,如溝渠、畦畔、池澤濕地或休耕田地。
藥用價值
半邊蓮全草可入藥,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 用於治療黃疸、水腫、臌脹、泄瀉、痢疾等症狀
- 外用可治療疔瘡、腫毒、癬疾以及跌打扭傷
然而,半邊蓮為有毒植物,大量服用可能導致嚴重副作用,甚至致命。因此,使用時應謹慎,並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發現,半邊蓮含有多種生物鹼,如L-山梗菜鹼、山梗菜酮等,以及黃酮苷、皂苷、氨基酸等成分。這些成分可能具有抗蛇毒和擴張支氣管的作用。
半邊蓮在不同文化中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特別是在美洲原住民的草藥實踐中。然而,由於其潛在毒性,現代使用時需要格外小心,並應在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