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五寶散最早記載於清朝乾隆時期的《醫宗金鑒》,被視為當時太醫們的教科書。
根據《醫宗金鑒》,五寶散的標準組成為:
這些成分需要研磨成極細粉末,混合後再研磨數百次。
功效:清熱解毒,祛腐消痰
主治:主要用於治療疳瘡
隨著時間推移,五寶散的組成和用途有所變化:
1. 硃砂含汞,可能導致中毒。自2005年起,中藥已禁止使用硃砂作為調劑。
2. 某些成分如麝香、犀角、熊膽現已列為保育類動物藥,禁止買賣。
3. 加味五寶散明確禁止孕婦服用。
現代中醫診所和科學中藥廠生產的五寶散已不含硃砂等有毒或受保護的成分。許多中醫認為,通過適當的辯證,可以用其他藥材替代這些昂貴或有爭議的成分,同樣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民間對五寶散存在一些誤解:
專業中醫建議:應根據具體病症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適當的方劑,而非盲目服用五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