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重要通知:8月1日至8月8日店主旅遊期間暫定發貨貨,如有不便敬請原諒。

九節蝦全解密:生物特徵、市場真假、營養價值與美味烹調一次看懂

九節蝦全解密:生物特徵、市場真假、營養價值與美味烹調一次看懂

九節蝦的分類學地位與形態特徵

九節蝦學名為 Marsupenaeus japonicus,屬於十足目對蝦科囊對蝦屬的唯一一種,有時也被歸類在對蝦屬下,稱為日本對蝦。俗稱虎蝦、花蝦、斑節對蝦、竹節蝦、花尾蝦等,在日本被稱為車海老。名稱源自蝦身上一深一淺的橫向紋路,煮熟後會呈現明顯九節白色花紋。

體表藍褐色橫斑花紋,尾尖鮮藍色。成蝦體長8-10公分,雌蝦可達12-20公分、20-100克,雄蝦10-18公分、10-80克。額角正彎弓形,上緣8-10齒,下緣1-2齒。殼硬且厚,便於保存與運輸。體表土黃與藍色相間橫斑,尾肢棕色橫帶,是辨識九節蝦的重要特徵。

分布與生態習性

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包括日本、中國沿海、東南亞、澳洲北部、非洲東部、紅海等。中國沿海1-3月、9-10月可捕親蝦,12月至翌年3月為產卵盛期,1-3月蝦汛旺季。棲息於10-40米沙泥底,日間潛沙,夜間活動覓食,雜食性,主食藻類、貝類、多毛類、小魚。

適鹽度15-30‰,高密度養殖不宜低於7‰。最適溫25-30℃,8-10℃停止攝食,5℃以下死亡,32℃以上生活異常。池養臨界溶氧2mg/l,低於即死亡。

市場混淆現象與身份辨識

香港等地部分海鮮檔將草蝦標示為九節蝦、海花蝦、海鬼蝦或老虎蝦銷售,因消費者對草蝦名稱不熟,易誤認。真正老虎蝦斑紋明顯,體型接近草蝦但無養殖貨;鬼蝦體型大(近1呎),也無養殖。網民指香港實際沒有九節蝦,只有大陸才用此稱呼,香港只有「九蝦」。

真正九節蝦身上有九條橫紋,2-4月、8-11月產卵期最肥美有膏。香港市場真正九節蝦稀少,多見老虎蝦、鬼蝦、草蝦。草蝦為對蝦科最大種,雌性可達33公分,全球產量最大養殖蝦,適應鹹淡水,蝦味不突出,不適合白烚。

經濟價值與養殖業

九節蝦為日本最重要對蝦養殖品種,25克/尾時價格最高,多銷活蝦。中國福建、廣東等地養殖超過20年,180天可達20-25克。1970年台灣開始養殖,1988年大陸浙江、福建、廣東陸續養殖,90年代後北方各省普及,南海區域以秋冬季養殖為主。

養殖挑戰大,台灣經驗顯示斑節蝦成長慢且易受病毒侵襲,已在學區魚塭絕跡,現存多為野生蝦苗自生。九節蝦殼厚耐乾燥,適合活體運銷但運輸易受驚死亡,因分泌氨黏附體表,死亡率高。

營養價值與健康功效

每100克九節蝦含蛋白質21.4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0.8克、熱量90千卡,是減肥理想蛋白來源。富含鈣、磷、鉀、鈉、鎂、鐵、鋅等礦物質。中醫認為九節蝦補腎壯陽、通乳抗毒、養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氣滋陽、通絡止痛、開胃化痰。現代醫學證實能增強免疫力、性功能、抗早衰。

含豐富鎂與牛磺酸,對心腦血管健康有益,鎂可降膽固醇、防動脈硬化、擴張冠狀動脈,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牛磺酸可降血壓與膽固醇。蝦青素含量高,抗氧化抗衰老。甘氨酸等氨基酸易吸收,助補充營養、增強免疫力。對小兒、孕婦滋補,病後恢復佳。

烹飪方法與食用建議

九節蝦殼硬肉爽,椒鹽不易入味,白烚最能體現鮮味。燙煮需掌握火候,過熟則無口感,半生不熟有安全隱患。建議活蝦直接放入白開水燙熟,蘸辣椒圈或芥末豉油享用。也可茄汁、豉油王、蒜蓉開邊蒸等。蝦膏豐富者可分蝦頭蝦肉分開烹調,蝦肉做芥末蝦球,蝦頭熱油快炸。

選購時應挑頭尾完整、體型肥滿、有光澤、透明、無黏液、殼硬、肉彈性佳、無異味。蝦頭黑或色澤暗淡為不新鮮。2-4月、8-11月產卵期蝦最肥美有膏,脊位青線為有膏,紅線則無膏。

結論

九節蝦兼具生物學特性、營養價值、文化與經濟意義。消費者教育及市場監管至關重要。隨養殖技術進步與需求增長,如何平衡資源保護與經濟效益,維護市場秩序,值得關注。了解九節蝦特徵、營養與烹調方法,有助明智消費並享受健康美味。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