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重要通知:8月1日至8月8日店主旅遊期間暫定發貨貨,如有不便敬請原諒。
鬱金香不僅是春天花園的主角,更是全球花卉貿易與文化的象徵。從中亞草原到荷蘭花田,見證了歷史、經濟與藝術的交織。
鬱金香(學名 Tulipa gesneriana)屬百合科,原生於中亞天山與帕米爾高原。10世紀波斯已有栽培記錄,名稱源自波斯語「dulband」(頭巾),經土耳其語 tülbend 演變而來。16世紀,奧地利大使巴斯拜克將球莖自伊斯坦堡帶至歐洲,並由植物學家卡羅盧斯·克魯修斯於荷蘭成功栽培,開啟鬱金香在歐洲的傳奇之旅。
鬱金香為多年生草本,具地下球莖,春季開花。花色豐富,常見紅、黃、粉、紫、白等,部分花瓣帶有條紋。依花型與花期分為十五組,常見分類如下:
組別 | 特徵 | 花期 |
---|---|---|
Single Early(單瓣早花型) | 杯狀單瓣,小型 | 早季 |
Darwin Hybrid(達爾文雜交型) | 大型球形花 | 中後季 |
Parrot(鸚鵡型) | 重瓣,邊緣捲曲如羽 | 晚季 |
17世紀荷蘭因鬱金香的稀有與珍貴,引發「鬱金香狂熱」。1634–1637年間,球莖價格暴漲,1637年泡沫破裂,價格暴跌九成,成為世界上首例市場泡沫經濟事件。
鬱金香集自然美學、園藝價值與歷史文化於一身,從中亞草原之花,蛻變為全球花卉貿易與文化的象徵。多樣品種與栽培技術持續發展,成為春季園藝與插花藝術不可或缺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