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重要通知:8月1日至8月8日店主旅遊期間暫定發貨貨,如有不便敬請原諒。

鬆獅蜥新手飼養全攻略|萌寵界的人氣明星!

鬆獅蜥新手飼養全攻略|萌寵界的人氣明星!

主要結論

鬆獅蜥(學名 Pogona vitticeps)是一種性格溫馴、飼養難度低的雜食性爬蟲,適合新手飼養。成體全長40–55公分,需提供適宜的光源、溫度與均衡飲食,平均壽命可達8–10年,部分個體可活至12年以上。

一、基本資料

項目內容
學名Pogona vitticeps
中文名鬆獅蜥
英文名Bearded Dragon
科別飛蜥科(Agamidae)
原產地澳洲中部至東南部半沙漠及乾燥疏林
體長全長約40–55公分(含尾)
體重約400–600克
適溫環境20–35℃;日間熱點34–35℃、冷區28–31℃
適溼相對溼度30–40%
壽命平均8–10年,最長可達12年以上
價格(台灣)約NT$2,000–10,000,依品系及顏色稀有度而異

二、自然棲息環境與行為

  • 鬆獅蜥原生於澳洲東半部的半沙漠與乾燥疏林地帶,日行性,以棘狀下巴皮鱗(如鬍鬚)作為威嚇與社交訊號。
  • 牠們可在多樣化棲地(乾旱平原、碎石山坡、灌叢)中活動,具高適應力。
  • 領域行為:頭點動(顯示地位或求偶)、揮手(示弱)、展鬃(威嚇)等社交動作。
  • 日夜節律:白天活躍,夜間休息8–10小時。

三、飼養環境與設備

  1. 飼養箱尺寸:建議至少60 × 40 × 40 cm(長 × 寬 × 高),成體可考慮更大空間以利活動。
  2. 光源與溫控:
    • UVB燈(10.0 26W):每日照射8–10小時,6–8個月更換一次。
    • UVA聚熱燈(25–75W可調瓦數):與UVB同時開關,設置熱區使箱內呈現冷、熱兩區。
    • 夜燈(陶瓷加溫燈):夜間低於15℃時使用,維持箱內15℃以上。
  3. 底材:建議使用寵物尿布墊、餐巾紙或爬蟲墊,避免使用沙、樹皮或木屑,以防誤食與潮濕引起皮膚病。
  4. 造景與躲避處:放置樹枝、躲避屋與曬台,滿足攀爬、曬背與休憩需求。
  5. 水源管理:主要由食物攝取水分,可定期噴霧或提供淺水盤,避免底材過濕導致黴菌。

四、飲食與餵食比例

鬆獅蜥為雜食性,幼年期需高蛋白支持成長,成體以植物為主以避免肥胖。

階段 昆蟲 植物(蔬菜+少量水果)
幼年期(<1歲) 80% 20%
成年期(≥1歲) 10–20% 80–90%
  • 昆蟲類:蟋蟀、杜比亞蟑螂、黑水虻幼蟲(高鈣)、麵包蟲、蠶寶寶。
  • 蔬菜類:羽衣甘藍、芥蘭、小白菜、蒲公英葉等高鈣低草酸葉菜。
  • 水果類:蘋果、木瓜、藍莓、草莓(總量≤5%)。

餵食頻率:
幼年每日1–2次;亞成體每日1次;成體每1–2天1次,並可適量添加鈣粉(純鈣粉週2–3次,含D3粉兩週1次)。

五、常見健康問題與預防

  • 代謝性骨病(MBD):因缺鈣或UVB不足,應補充鈣粉、維持UVB照射。
  • 熱衰竭:過高體溫(>40℃)可致呼吸急促、無力,須調降箱溫並補充水分。
  • 呼吸道感染:環境過濕或溫度不當易引發肺炎,保持乾燥與適溫可預防。
  • 寄生蟲感染:食材不潔易引發,飼主應確保活餌來源乾淨並定期檢便。

鬆獅蜥憨厚溫馴,若能嚴格控管環境光照、溫濕與飲食平衡,便能享有長壽且健康的陪伴。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