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重要通知:8月1日至8月8日店主旅遊期間暫定發貨貨,如有不便敬請原諒。

雞蛋花全方位介紹:熱帶花卉的美麗與藥用奧秘

雞蛋花全方位介紹:熱帶花卉的美麗與藥用奧秘

雞蛋花不僅是熱帶花園的明星,更是中藥與文化中的重要角色!了解它的分類、藥用、文化意義與種植秘訣,讓你愛上這朵「花中蛋黃」。

分類與命名

雞蛋花屬於夾竹桃科(Apocynaceae)雞蛋花屬(Plumeria),學名 Plumeria rubra(紅雞蛋花)或 Plumeria obtusa(鈍葉雞蛋花)。別名繁多,如緬梔、印度素馨、鹿角樹、番仔花等。名稱「雞蛋花」源自其白色花瓣與黃色花心,宛如一顆剖開的雞蛋。

形態特徵

  • 落葉小喬木,高3-9米。
  • 花冠五裂,白色外瓣、黃色花心,也有粉紅、紅色品種。
  • 葉厚紙質,長圓狀倒披針形,長20-40公分。
  • 果實木質,成熟時裂開露出具翅種子。
  • 樹幹切開有白色乳液,具毒性。
  • 花期3-9月,果期6-12月。

品種與分布

主要品種

  • 白雞蛋花(P. alba):花白心黃,芳香。
  • 雜交雞蛋花(P. hybrida):園藝雜交種。
  • 黃心雞蛋花(P. lutea):花心濃黃。
  • 鈍頭雞蛋花(P. obtusa):葉圓鈍,花色多變。
  • 紅雞蛋花(P. rubra):最常見,花色豐富。

地理分布

原產西印度群島、中美洲、南美洲,現廣植於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台灣常見。據傳唐代已傳入中國。

藥用價值

藥用特性

  • 性味甘、微寒,歸大腸、胃經。
  • 清熱、利濕、解暑。
  • 治感冒發熱、咳嗽、黃疸、腹瀉、尿路結石、消化不良等。
  • 廣東五花茶主材之一。

化學成分

  • 萜類:α-香樹脂醇、β-香樹脂醇、β-穀甾醇、東莨菪素等。
  • 環烯醚萜類:雞蛋花苷、13-O-咖啡醯雞蛋花苷等。
  • 具抗菌、通便、利尿、解痙等作用。

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

  • 內服:花5-10克、莖皮10-15克煎湯。
  • 外用:適量搗敷。
  • 乳液有毒,誤服或過量會引起不適。
  • 寒濕泄瀉、肺寒咳嗽者忌用。

文化與其他用途

文化意義

  • 佛教「五樹六花」之一,常植於寺廟。
  • 泰國稱「Lilawadi」,象徵愛與和平。
  • 太平洋島國用於花環、飾品,右耳未婚、左耳已婚。

觀賞與其他用途

  • 庭園、行道樹,熱帶風情代表。
  • 提煉香精用於化妝品、香皂。
  • 雞蛋花原精可護膚、放鬆心情。

種植與養護

種植方法

  • 以扦插繁殖為主,5-6月最佳。
  • 剪20公分枝條,待乳汁乾涸或蘸草木灰後插入沙土。
  • 通風陰涼、保持濕潤,20-40天生根。

養護要點

  • 充足日照,陽光越多花越美。
  • 澆水不乾不澆,澆必澆透,忌積水。
  • 土壤疏鬆排水佳。
  • 春季施肥,每十天一次至開花。
  • 冬季溫度低於10℃需移入室內。
  • 防煤煙病,避免潮濕陰暗。

雞蛋花的飲食應用

花茶

雞蛋花可泡茶,為廣東五花茶主材之一,清熱解暑祛濕,夏季最佳。

湯水食譜

  1. 馬齒莧雞蛋花湯:新鮮馬齒莧150克、大骨頭200-300克、雞蛋花10克、薑與調味適量。清熱祛濕。
  2. 雞蛋花白朮茯苓湯:雞蛋花、白朮、茯苓、薏米、蜜棗、生薑、豬肉。健脾祛濕。

糖水

百合蓮子腐竹雞蛋花糖水:百合、白蓮子、雞蛋花、腐竹、紅糖同煮,滋潤可口。

入菜方式

雞蛋花平橋豆腐:豆腐切小塊,與肉類、雞蛋花同煮,最後淋雞油,色香味俱全。

結論

雞蛋花集觀賞、藥用、食療與文化於一身,是熱帶亞熱帶地區不可或缺的美麗花卉。無論欣賞花景、品嚐花茶,還是應用於健康養生,雞蛋花都值得細細品味與珍惜!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