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重要通知:8月1日至8月8日店主旅遊期間暫定發貨貨,如有不便敬請原諒。

陌刀:唐代戰場上無可匹敵的長柄利刃

陌刀:唐代戰場上無可匹敵的長柄利刃

特點與形制

陌刀具有以下特徵:

  • 長度: 約一丈(3.33米)
  • 重量: 約二十斤(10千克)
  • 形狀: 雙刃長刀,刀柄較長,刀刃較短
  • 用途: 主要用於步兵對抗騎兵

陌刀的具體形制多樣,可能包括:

  • 斬馬劍升級版
  • 可拆卸刀柄式
  • 三尖兩刃刀式(見唐郭子儀墓壁畫)

歷史發展

陌刀的起源可追溯至漢代的斬馬劍,經過長期發展演變而來[1][3]。它在唐代高宗調露年間(679年)至開元十年(722年)間開始在軍中廣泛流行。陌刀的出現最初是為了對抗突厥騎兵,增強唐朝步兵的戰鬥力。

戰術應用

陌刀在戰場上主要有兩個作用:

  1. 抑制敵方騎兵衝擊,可有效斬殺戰馬
  2. 作為機動部隊的核心武器,在關鍵時刻出擊

陌刀手通常作為後備力量,在敵軍騎兵突破防線時出擊,阻擋敵軍並避免己方全軍覆沒。

衰落

陌刀在唐代之後逐漸退出戰場,主要原因包括:

  • 製作成本高昂
  • 只能裝備少數精銳部隊
  • 維護和修復困難
  • 宋代出現了多種新式長柄大刀取代了陌刀

由於唐代禁止將陌刀等高殺傷力武器陪葬,目前尚未發現任何陌刀實物。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