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重要通知:8月1日至8月8日店主旅遊期間暫定發貨貨,如有不便敬請原諒。
西米露是一種在臺灣、港澳、中國大陸和越南等亞洲地區廣受歡迎的傳統甜品。這種晶瑩剔透的甜點不僅口感獨特,還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和多樣的製作方式。本文將深入探討西米露的起源、原料特性、製作工藝、營養價值以及區域風味變化,為您呈現這一亞洲甜品文化的精髓。
西米露是一種以西米(西谷米)為主要原料,配以椰奶或鮮奶及糖製成的甜品。隨著時代發展,西米露從最初的椰奶西米露或芋頭西米露,逐漸演變出南瓜、哈密瓜、芒果、西瓜、火龍果等多種口味。這種甜品在東南亞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夏季消暑的理想選擇。
西米露名稱中的「西米」實際上並非穀物,而是一種澱粉製品。西米又叫西谷米、沙谷米或沙弧米,最初是印度尼西亞特產。傳統的西米是從西谷椰子(一種棕櫚科植物)的樹幹中提取澱粉製成。西谷椰子廣泛分佈於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地區,如馬來群島、印尼群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
傳統西米的製作工藝相當獨特且複雜。西谷椰子在生長10-15年後,當其即將開花時,當地人會將其砍伐並劈開,取出樹幹中的木髓。這些木髓經磨碎後在水中揉捏,通過濾器去除木質纖維,洗滌數次後即得西米粉。
在製作西米顆粒時,工匠們會將西米粉加水調成糊狀,然後搓磨通過篩子,製成顆粒。根據顆粒大小,西米被分為珍珠西米或彈丸西米。這種傳統工藝耗時費力,但製作出的西米質地純正,口感獨特。
隨著需求增加和生產技術的發展,現代的西米生產已經有了很大變化。許多市場上銷售的西米實際上是用木薯粉、麥澱粉或玉米粉加工而成。這些替代材料更易獲取且產量更高,能夠滿足市場的大量需求。
特別是木薯澱粉製成的西米,其凝膠更光滑、更具彈性,在口感上甚至優於傳統西米。因此,雖然原料有所改變,但並不影響人們對西米露的喜愛和享用。
西米基本上是純澱粉製品,其營養構成相對簡單:含有約88%的碳水化合物、0.5%的蛋白質、少量脂肪及微量維生素B族。據檢測,每100克可食用的西米中,含有約356千卡的熱量,與我們日常食用的大米相比略高(大米每100克約346千卡)。
值得注意的是,西米中還含有約7.5%的抗性澱粉,這種澱粉不會被消化道分解,可以餵養腸道有益菌,改善腸道健康。此外,西米天然無麩質,對於麩質過敏的人來說,可作為補充碳水化合物的良好來源。
西米雖然是簡單的澱粉製品,但在傳統認知中具有多種健康功效:
製作完美的西米露,首先需要掌握煮西米的技巧。以下是煮製Q彈西米的四個關鍵步驟:
傳統的椰奶西米露配方相對簡單,主要包括以下材料:
製作步驟:
楊枝甘露是香港創新的一種甜品,由利苑集團在1980年代末期研發。這種甜品主要由西柚、芒果、西米和椰漿組成。製作方法是將芒果切丁後加入椰乳打成芒果椰漿,將其倒入清水煮過的西米中,再加入西柚粒。
楊枝甘露的名字來源於觀音菩薩手中的淨瓶,寓意吉祥如意。這道甜品在夏季能幫助人們消暑解熱,因此得名「楊枝甘露」。如今,楊枝甘露已成為港式甜品中的經典之作,其酸甜交織的口感深受消費者喜愛。
摩摩喳喳是馬來西亞的經典甜品,也使用西米作為主要材料之一。這道甜品包含芋頭、紅番薯、紫番薯、眉豆、西米等多種食材,輔以椰奶和班蘭葉增香。
摩摩喳喳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既可以熱食也可以冷食,兩種吃法都非常美味。這種甜品在辛辣的東南亞菜餚之後食用,能有效緩解口腔的刺激感,是當地非常受歡迎的甜點。
除了傳統的椰奶西米露外,隨著創新發展,出現了多種水果風味的西米露:
雖然西米不是真正的米,但選購西米的技巧與大米相似:
購買回家的西米應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或裝在保鮮袋中放入冰箱保存。由於西米主要是澱粉製品,應注意防潮防濕,避免受潮後發霉變質。
西米露作為一種源自東南亞的傳統甜品,憑藉其獨特的口感和多樣的製作方式,在亞洲許多地區獲得了廣泛的喜愛。從最初的西谷椰子樹中提取澱粉製成的傳統西米,到現代使用木薯等替代原料製作的西米,這種食材見證了製作工藝的演變和創新。
西米露不僅口感獨特,還具有一定的健康功效,如促進消化、滋養肌膚等。隨著時代發展,西米露也演變出了楊枝甘露、摩摩喳喳等多種地方特色版本,豐富了人們的味蕾體驗。
無論是傳統的椰奶西米露,還是創新的水果西米露,這種晶瑩剔透、Q彈爽口的甜品都代表著亞洲甜點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們品嚐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