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重要通知:8月1日至8月8日店主旅遊期間暫定發貨貨,如有不便敬請原諒。

芙蓉花:一日三變的國色天香與文化傳奇

芙蓉花:一日三變的國色天香與文化傳奇

芙蓉花簡介

芙蓉花,學名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是錦葵科木槿屬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以其「一日三變」的奇特花色聞名,被譽為「三醉芙蓉」。芙蓉花不僅具觀賞價值,更承載深厚文化意義,並在傳統醫學中廣泛應用。

植物學特徵與形態描述

基本形態特徵

  •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
  • 枝、葉柄、花梗與花萼密被星狀毛。
  • 葉片寬卵形至圓卵形,常5-7裂,葉面有細毛。

花部特徵

  • 花單生於枝端葉腋,花徑約8公分,初開白或淡紅,後轉深紅。
  • 花瓣近圓形,外被毛,基部有髯毛。
  • 花期8-10月,每朵花可開放約10天。

果實與種子

  • 蒴果,扁球形,直徑約2.5公分,被淡黃剛毛。
  • 種子腎形,背面有長柔毛。
  • 9月開始收籽,10-11月成熟。

地理分布與栽培歷史

原產地與自然分布

木芙蓉原產中國湖南,現華東、中南、西南及台灣等地廣泛栽培。適應性強,世界多地可見。

歷史文化地位

「玉蕊凝霞,燦爛如春,芳姿妩媚,如錦似繡。」——後蜀孟昶
  • 成都因遍植芙蓉,得「蓉城」美名。
  • 湖南因芙蓉盛開,被稱「芙蓉國」。

栽培條件與管理

  • 喜陽光、溫暖濕潤氣候,耐水濕不耐寒。
  • 適合砂質壤土,管理簡易。
  • 生長期施1-2次肥,適量磷肥可增艷色。

品種多樣性與變色現象

主要栽培品種

  • 白芙蓉:白花。
  • 粉芙蓉:粉紅花。
  • 紅芙蓉:大紅重瓣,似牡丹。
  • 黃芙蓉:黃色花,稀有。
  • 醉芙蓉:一日三變,最為名貴。

醉芙蓉的變色機制

醉芙蓉花色隨一天變化:清晨白色,中午桃紅,傍晚深紅。這是因花內色素受溫度與酸鹼度變化影響的結果,展現自然奇觀。

藥用價值與化學成分

傳統醫學應用

  • 芙蓉花:治咳嗽、吐血、目赤、崩漏、癰腫、燙傷等。
  • 芙蓉葉:治咳嗽、目赤、癰疽、腎炎、燙傷、蛇咬等。
  • 芙蓉根:治癰腫、目赤、咳喘、痢疾。

現代藥理研究

  • 花含黃酮苷、三十四烷醇、白樺脂酸等。
  • 葉含延胡索酸、芸香苷、大黃素、β-穀甾醇等。

功效與作用機制

芙蓉花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美容養顏等功效,對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咳嗽、目赤等有輔助療效。

文化內涵與象徵意義

文學藝術中的芙蓉

「清姿雅質,獨殿眾芳,秋江寂寞,不怨東風,可稱俟命之君子矣。」——《群芳譜》
  • 象徵高潔、堅強、純潔。
  • 詩人常以芙蓉比喻高尚人格。

花語與寓意

  • 代表深情、美好祝福、真摯愛意。
  • 象徵高尚純潔、纖細之美、富貴吉祥。
  • 花色變化也寓意早熟與美艷。

宗教文化意義

在佛教中,芙蓉象徵純潔與智慧,常用於供奉,寓意「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

園藝應用與繁殖技術

觀賞價值與園林應用

  • 花大色艷,適合池畔、堤岸、水際種植。
  • 花徑可達15-20公分,花色多樣。

繁殖方法

  • 以扦插為主,分株、壓條、播種亦可。
  • 扦插成活率高,分株可當年開花。

栽培管理技術

  • 喜陽光,過陰生長緩慢。
  • 盛夏可略遮蔭,秋季需充足光照。
  • 盆栽花後修剪,霜降前移入室內保溫。

結論

芙蓉花不僅是中國傳統名花,更是文化、藥用與園藝的瑰寶。其「一日三變」的自然奇觀、豐富的藥理成分和高潔的文化象徵,讓芙蓉花在現代生活中依然綻放光彩。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