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 皮膚紅腫、發炎
- 劇烈瘙癢
- 乾燥、脫皮
- 可能出現水泡或滲出液
- 皮膚粗糙、增厚
常見類型
- 汗皰疹:在腳趾側邊出現小水泡,奇癢難耐
- 接觸性皮膚炎:因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而引發
- 鬱滯性皮膚炎:因靜脈功能不全引起,多發生在小腿下方
- 足癬(香港腳):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見於趾縫間
誘發因素
- 過敏原接觸(如某些鞋材、襪子)
- 皮膚過於乾燥
- 長時間浸泡在水中
- 壓力和情緒因素
- 免疫系統失調
治療方法
- 外用藥物:
- 類固醇藥膏:用於減輕炎症和瘙癢
- 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如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
- 保濕:使用溫和的保濕乳液,保持皮膚滋潤
- 濕敷療法:有助增加藥物吸收,加速皮膚修復
- 避免刺激:
- 穿著透氣的鞋襪
- 避免長時間浸泡在水中
- 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
- 口服藥物:
- 抗組織胺:用於緩解瘙癢
- 嚴重情況下可能需要口服類固醇
- 中醫治療:通過調整體質,可能有助於解決濕疹反覆發作的問題
⚠️ 注意:腳部濕疹的症狀可能與足癬(香港腳)相似。若無法確診,建議尋求專業醫生的協助,進行皮屑顯微鏡檢查,以確定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