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琵琶花:一朵盛開的絢爛之花

琵琶花 (枇杷)

植物分類和命名

  • 中文別名: 枇杷、枇杷樹
  • 學名: 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 科屬: 薔薇科枇杷屬

外觀描述

  • 樹形: 常綠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粗壯,有繡色或灰棕色的茸毛。
  • 葉片: 呈倒披針形,長12~30釐米,寬3~9釐米,上面光亮多皺,下面密生灰棕色絨毛,邊緣有疏鋸齒。
  • 花朵: 圓錐花序頂生,花萼筒呈淺杯狀,花直徑12~20毫米。
  • 果實: 呈球形或長圓形。

生長習性和環境需求

  • 原產地: 中國四川、湖北一帶。
  • 分佈範圍: 長江流域以南,多在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區栽培。
  • 氣候需求: 適宜溫暖濕潤的氣候,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求較高溫度。
  • 土壤需求: 喜排水良好、富腐殖質的中性或酸性土壤,較耐鹽鹼。
  • 開花期: 10-12月。
  • 果期: 5-6月。
  •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及嫁接繁殖。

枇杷花在植物學上是典型的5輪花,萼片及花瓣各5枚,雄蕊2輪共20支左右,雌蕊先端5分枝,子房5心室,子房下位,花絲長,離瓣花,花之構造為完全花。花穗上小花的開花順序因品種及花穗類型而異。

作為觀賞植物的種植技巧

適合種植環境

  • 氣候: 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年平均溫度15°C以上。
  • 土壤: 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 日照: 半日照至全日照環境均可。

種植方式

  • 播種: 可用種子繁殖。
  • 嫁接: 常用嫁接法繁殖,以保持品種純正。
  • 扦插: 也可用枝條扦插繁殖。

修剪管理

  • 適當修剪有利於花芽形成和開花。
  • 花穗修剪時機應在花梗未張開前進行。
  • 疏剪支梗數和截短支梗長度,可提高開花期營養利用率。

肥培管理

  • 氮肥控制對花芽分化和果實品質影響很大。
  • 採果後至花芽分化前控制氮肥量,促進新梢生長至25-30片葉即可停梢。

不同品種介紹

  • 茂木枇杷: 花穗向上或側向,花朵由基部向上依次開放。
  • 田中枇杷: 花穗支梗向下彎曲,花朵由中心向上下依次開放。
  • 台東地區栽培品種: 果粒大、果肉呈橙黃色,品質優良。
  • 高海拔地區品種: 果實較早熟,但品質略差,粒小、果肉薄硬、汁少。

琵琶花的藥用價值與研究進展

中草藥中的應用

琵琶花在中醫藥中稱為"枇杷花",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

  • 尿路感染和腎炎水腫
  • 咽喉腫痛
  • 瘡瘍腫毒

現代藥理研究進展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琵琶花具有以下活性:

  • 抗氧化活性
  • 抗菌活性
  • 抗炎活性
  • 抗腫瘤活性

研究顯示,琵琶花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枸櫞酰基葡萄糖苷等可能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但具體作用機理和活性成分仍需深入研究。

注意事項和禁忌

  • 脾胃虛寒和腸胃功能較差者,不宜服用琵琶花,以免加重腹瀉等症狀。
  • 個體差異較大,有些人可能對琵琶花過敏,使用前應先了解自身體質。
  • 孕婦和兒童應慎用,安全性尚缺乏足夠數據支持。
  • 與其他藥物同服時,應諮詢醫生意見,避免藥物相互作用。

琵琶花具有一定藥用價值,但臨床應用仍需更多現代藥理研究支持,並應嚴格按照用藥說明適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