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瘡的類型與定義
牙瘡是因口腔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導致膿液積聚形成膿瘡,常見類型包括:
- 牙齦膿瘍:侷限於牙齒周圍的牙齦及軟組織。
- 牙周膿瘍:影響齒槽骨,通常由牙菌斑感染引發。
- 牙根尖膿瘍:由牙齒內部神經感染引起,影響牙根尖。
牙瘡的成因
西醫觀點
- 蛀牙:蛀牙侵蝕牙髓,細菌擴散至牙周組織。
- 牙周病:牙齦萎縮,細菌滋生導致炎症。
- 牙齒損傷:琺瑯質破壞使細菌更易入侵。
中醫觀點
- 脾胃積熱:由飲食不當導致的熱證。
- 腎虛火旺:腎虛直接影響牙齦健康。
牙瘡的症狀
主要症狀包括:
- 疼痛:陣發性跳痛,可能擴散至耳朵或下顎。
- 牙齦紅腫:炎症導致牙齦局部腫脹和膿液形成。
- 其他症狀:口臭、牙齒敏感、發燒、臉部腫脹等。
牙瘡的治療方法
西醫治療
- 引流膿腫:切開膿腫引流膿液。
- 根管治療:清除感染,保留牙齒。
- 拔牙:適用於嚴重感染或無法修復的牙齒。
- 抗生素治療:控制感染擴散。
中醫治療
- 內服中藥,如黃連解毒湯、清胃湯。
- 外用中藥漱口水或牙粉以消炎止痛。
- 針灸治療,如合谷穴、足三里穴。
如何預防牙瘡
- 保持口腔清潔:每日刷牙、使用牙線和抗菌漱口水。
- 定期牙科檢查:每半年洗牙一次,及早發現問題。
- 健康飲食習慣:減少糖分攝入,多吃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
- 避免咬硬物:保護牙齒免受損傷。
不及時治療的後果
牙瘡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感染擴散至牙槽骨或臉部,甚至引發嚴重併發症如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影響整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