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重要通知:8月1日至8月8日店主旅遊期間暫定發貨貨,如有不便敬請原諒。

深入了解毛蚶:形態特徵、生態習性與經濟價值

深入了解毛蚶:形態特徵、生態習性與經濟價值

形態特徵

毛蚶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 貝殼呈中等大小,通常長度在40-50毫米之間
  • 殼形近似不規則四邊形或橢圓形,左殼略大於右殼
  • 殼表有31-34條規則的放射肋,肋間有生長刻紋
  • 殼表覆蓋著棕色的毛狀殼皮,尤其在邊緣處更為明顯
  • 左殼近殼頂的肋呈顆粒狀,而右殼上的肋則較為平滑

生態習性

毛蚶是一種適應性較強的埋棲型貝類:

  • 喜歡生活在有適量淡水流入的內灣,最適宜的鹽度為21.0‰~28.8‰,水溫為18~28℃
  • 通過鰓絲過濾海水中的藻類和有機碎屑為食,每小時可濾水約5升
  • 具有較強的滲透壓調節和抗乾露能力,能夠適應潮間帶環境
  • 繁殖期通常在7-9月,水溫達到22-24℃時開始產卵,26.7℃左右進入繁殖盛期

經濟價值

毛蚶是中國北部沿海主要的經濟貝類之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 肉質鮮美,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多種微量元素
  • 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被廣泛養殖和捕撈
  • 2007年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

健康風險與管理

儘管毛蚶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但其食用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風險:

  • 1988年,上海曾因食用未充分加熱的毛蚶而引發甲型肝炎大流行
  • 為防止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上海市政府已禁止銷售和運輸毛蚶
  • 食用時應充分加熱,避免生食或半生食以降低感染風險

目前,中國多地正在開展毛蚶資源的保護和增殖放流活動,以維護生態平衡並確保可持續利用這一重要的海洋資源。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