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重要通知:8月1日至8月8日店主旅遊期間暫定發貨貨,如有不便敬請原諒。

古老的海洋寶藏:活化石—鱟的故事

古老的海洋寶藏:活化石—鱟的故事

鱟的分類與特徵

鱟(學名:Limulidae),又稱為馬蹄蟹,是一種古老的海洋節肢動物,屬於肢口綱劍尾目。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約4.8億年前的奧陶紀,是地球上現存的“活化石”之一,其形態結構幾乎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因而被譽為生物界的“活化石”。

鱟目前僅存3個屬,包含4個物種,分別是美洲鱟、東方鱟、圓尾鱟和南方鱟。其中,中國鱟是體型最大的一種,成年個體可長達60厘米,體重在3-5千克之間。

鱟的身體分為三個主要部分:

  • 頭胸部:有一個馬蹄形的背甲,背面拱起,周緣呈圓弧形。
  • 腹部:呈六角形,有6對附肢圍繞口部。
  • 劍尾:細長且堅硬,具有鋸齒狀邊緣。

鱟的眼睛分為單眼和複眼,其中複眼由多個小眼組成,使其在水中具有較好的視覺能力。

生態與棲息環境

鱟主要棲息在淺海沙質海底,通常生活在鹽度較低的河口區域,並具有溯河而上的習性。在繁殖季節,雄性鱟會緊緊抓住雌性進行交配,這一行為也使得它們被稱為“夫妻魚”。

保護現狀

由於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破壞,中國鱟目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的瀕危(EN)等級,並受到國家二級保護。其數量在過去幾十年中急劇下降,廣西北部灣地區的數量從1990年代的60萬對減少到2010年的約30萬對。

藍血的重要性

鱟血液中的阿米巴樣細胞對細菌極為敏感,因此被廣泛用於醫學領域,尤其是在細菌內毒素檢測中。隨著其“藍血”價值被發現,鱟的捕撈量大幅增加,對其種群造成了嚴重威脅。

保護措施

為了保護這一瀕危物種,中國已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設定捕撈和取血的嚴格標準,並進行人工繁育和放流,以期恢復其種群數量。然而,由於鱟的性成熟期長達13年,恢復過程面臨諸多挑戰。

鱟作為一種古老而珍貴的生物,其保護工作亟需加強,以確保這一“活化石”能夠繼續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