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止於至善”出自《大學》,這部經典被視為儒家學派的基礎文獻之一,強調個人德行的修養和社會的和諧。原文中提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話概括了大學教育的核心理念,強調了個人品德的提升、對他人的影響以及追求道德的完美。
“止於至善”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進行理解:
“止於至善”不僅是個人修養的目標,也是許多教育機構的校訓,象徵著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例如,香港的崇基學院便以此為校訓,寓意著學校對學生的期望,即在德性和學術上不斷追求完美。
“止於至善”強調的是一種理想的追求狀態,既是個人道德修養的目標,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體現了儒家文化中對德行的重視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