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與分佈
楠木(學名:Phoebe zhennan),又被稱為桢楠或雅楠,是樟科楠屬的一種大喬木。楠木具有以下特徵:
- 高大挺拔,成年樹木可達30餘米高
- 樹幹通直,小枝較細,有棱或近圓柱形
- 葉片革質,通常呈橢圓形,長7-11厘米,寬2.5-4厘米
- 花期為4-5月,果期為9-10月
楠木主要分佈於中國長江以南地區,尤其集中在四川、貴州、重慶和湖北等地。它們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闊葉林中,喜溫暖氣候,不耐低溫。
木材特性
楠木木材,俗稱「金絲楠」,具有以下獨特特性:
- 質地堅硬,耐腐蝕,有淡淡香味
- 紋理細密,不易變形或開裂
- 在陽光下會呈現金絲般的光澤,因此得名「金絲楠」
- 具有一定的恆溫特性,冬暖夏涼
- 能自然分泌油性物質,保持光亮
歷史價值與用途
楠木自古以來備受推崇,被譽為「國木」及「皇帝木」。其歷史價值可追溯到:
- 春秋戰國時期:《山海經》中已有楠木分佈的記載
- 秦漢時期:楠木被用於建造宮殿,如阿房宮
- 明清時期:楠木成為皇家專用木材
- 被譽為「木中金子」,與樟、梓、稠並稱「中國四大名木」
楠木的主要用途包括:
- 建築材料,特別是宮殿建造
- 高級家具製作
- 雕刻藝術品
- 造船
- 皇家棺椁
保護狀況
由於過度採伐和生境退化,楠木數量急劇減少:
- 2013年:被列入《中國珍稀瀕危植圖鑑》,級別為易危(VU)
- 2021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二級保護名錄
- 在多個地區建立了楠木自然保護區
楠木的稀有性和歷史文化價值使其成為一種極其珍貴的木材資源。保護這種珍稀樹種不僅對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一種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