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東星斑:深海星辰的美味與保育挑戰

東星斑:深海星辰的美味與保育挑戰

外觀特徵

東星斑的身體呈橙紅色,體形比一般斑魚瘦長,尾部扁平如扇子。其頭部、身體和奇鰭上布滿細小的藍點,形似天上的星星,因此得名「星斑」。這種魚的體長通常在30至50公分之間,但在野外可以長到70公分以上,甚至達到120至130公分。

分布和棲息地

東星斑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到太平洋中部,北至日本南部的菲律賓、台灣島以及南海諸島的海南島等地。它們屬於暖水性沿岸魚類,通常生活在水深3至100米的珊瑚礁區域。

生態特性

東星斑是珊瑚礁生態系統中體型最大的掠食者之一。它們是兇猛的捕食者,會吞食任何能夠吞下的魚類,包括各種海水魚、魷魚、貝類和蝦。

這種魚有獨特的生命週期,可以活到19年以上。它們約在2-3歲時成熟為雌性,7年後可能轉變為雄性。這種性別轉換的特性使得東星斑更容易受到過度捕撈的威脅。

經濟價值

東星斑是一種高價值的食用魚,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常被用於製作生魚片或清蒸。在香港和中國大陸,東星斑是非常受歡迎的海鮮之一,常見於高級餐廳和重要宴席。

保育狀況

由於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破壞,東星斑的野外數量已經開始下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將其列為近危物種。中國已經嚴格禁止漁民捕捉東星斑,使其成為一種稀有的魚類。

為了保護這種珍貴的魚類資源,消費者應該選擇可持續捕撈或養殖的海鮮,並避免購買體型過小的東星斑,以確保它們有足夠的時間成長和繁殖。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