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木魚最早出現於唐代,最初是道教的法器。據記載,唐玄宗時期衢州建觀時挖出一個形似魚的奇異物體,被稱為"瑞魚磬",懸掛在太微宮用於講經設齋。之後各宮觀開始用木石模仿製作,用於集眾。
木魚之名最早見於唐代高僧懷海禪師所撰《敕修清規》。佛教借鑒了道教的做法,將木魚引入佛教儀式中。
木魚通常呈團魚形,腹部中空,頭部開口,尾部盤繞。主要有以下幾種形狀:
木魚多用桑木、椿木、檀木或紅木製作。製作時先雕出粗略形狀,挖空內部,再雕刻頭尾和鱗甲,最後上漆裝飾。
木魚主要用途包括:
木魚象徵精進不懈,提醒修行者要時刻保持警醒。
目前,浙江嵊州已成為亞洲最大的木魚生產基地,市場上約80%的木魚來自這裡。木魚製作技藝被列為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