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運費劃一香港地區:港幣20元 台灣地區:港幣40元

限時兩件以上八五折,購買滿港幣$850元免運費,適用香港及台灣地區

現貨商品即日至2個工作天內香港發貨:訂購商品預計12月21日前香港發貨

運費劃一香港地區:港幣20元 台灣地區:港幣40元

限時兩件以上八五折,購買滿港幣$850元免運費,適用香港及台灣地區

現貨商品即日至2個工作天內香港發貨:訂購商品預計12月21日前香港發貨

運費劃一香港地區:港幣20元 台灣地區:港幣40元

探索木魚的歷史與文化

探索木魚的歷史與文化

起源和歷史

木魚最早出現於唐代,最初是道教的法器。據記載,唐玄宗時期衢州建觀時挖出一個形似魚的奇異物體,被稱為"瑞魚磬",懸掛在太微宮用於講經設齋。之後各宮觀開始用木石模仿製作,用於集眾。

木魚之名最早見於唐代高僧懷海禪師所撰《敕修清規》。佛教借鑒了道教的做法,將木魚引入佛教儀式中。

形狀和製作

木魚通常呈團魚形,腹部中空,頭部開口,尾部盤繞。主要有以下幾種形狀:

  • 長魚形,稱為"梆子"
  • 圓形單魚或雙魚
  • 龍形(一身二頭)

木魚多用桑木、椿木、檀木或紅木製作。製作時先雕出粗略形狀,挖空內部,再雕刻頭尾和鱗甲,最後上漆裝飾。

用途和意義

木魚主要用途包括:

  1. 宗教儀式:在佛教和道教的誦經、法會等場合使用。
  2. 音樂演奏:用於民族音樂、戲曲、說唱等多種音樂形式。
  3. 警示作用:取"魚晝夜常醒"之意,用以警醒修行者不要懈怠。

木魚象徵精進不懈,提醒修行者要時刻保持警醒。

現狀

目前,浙江嵊州已成為亞洲最大的木魚生產基地,市場上約80%的木魚來自這裡。木魚製作技藝被列為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