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重要通知:8月1日至8月8日店主旅遊期間暫定發貨貨,如有不便敬請原諒。

愛情鳥完全指南|深情小型鸚鵡的飼養與照護全攻略

愛情鳥完全指南|深情小型鸚鵡的飼養與照護全攻略

基本介紹

愛情鳥(又稱情侶鸚鵡、牡丹鸚鵡,學名 Agapornis)以其忠誠的伴侶關係和鮮豔羽色聞名於世。牠們體型嬌小(約13-17公分),性格溫馴且社交性強,是許多家庭的理想寵物選擇。愛情鳥的名字源自希臘語「愛」與「雀鳥」的結合,象徵著牠們終生相依的深情天性。

種類與特徵

主要分類

  • 小鸚(面類):無白眼圈,如桃面愛情鳥
  • 牡丹(頭類):有明顯白眼圈,如費沙氏愛情鳥、面罩愛情鳥

常見品種比較

品種 外觀特徵 眼圈 常見體色
桃面愛情鳥 橙紅臉、綠身、杏色喙 綠、藍、黃
費沙氏愛情鳥 橙臉、啡黃頭頂、紅喙 綠、藍
面罩愛情鳥 黑頭、紅喙 綠、藍

其他品種還包括紅面、灰頭、黑翅、尼亞薩、黑頰及黑領情侶鸚鵡等,外觀及習性各具特色。

生活習性

棲息地與行為

  • 原產於非洲及馬達加斯加,喜群居,野外多以5-20隻成群活動
  • 多棲息於乾燥林地、草原、農田及水源附近
  • 天冷時會緊靠彼此保暖,展現高度社交性

配對與繁殖

  • 10個月大即達性成熟,開始求偶
  • 終生配對,失去伴侶後可能出現憂鬱行為
  • 繁殖期多在2-3月及4-10月,每窩4-6顆蛋,孵化期21-23天

飲食習慣

  • 主食為各類種子、蔬菜、水果、草及花朵
  • 偶爾會取食農作物,如小米、玉米、葵花子等
  • 部分品種(如黑領情侶鸚鵡)也會食用無花果

飼養指南

籠舍選擇與設置

  • 方形金屬籠最佳,尺寸至少46x46x69公分
  • 避免烤漆或鍍鋅籠,防止啃咬塗層中毒
  • 籠內需備飼料杯、水杯、鮮食容器、多種棲木及玩具
  • 籠距需適中,避免鳥頭鑽出或卡住
  • 籠子應遠離地面與強風,並可加裝門釦及籠布

飲食管理

  • 主食以小型鸚鵡專用綜合飼料為主(佔60-70%)
  • 定期補充新鮮蔬果及營養滋養丸
  • 嚴禁人類食物、巧克力、咖啡因、乳製品、水果籽、酪梨等
  • 發情及產卵期可適度增加蛋黃與脂肪,產卵後恢復正常飲食

行為與互動

  • 活潑好動,喜歡啃咬及鳴叫(有時吵雜)
  • 具領域性,可能對人或其他鳥有攻擊行為
  • 單養易與主人親近,成對則可觀察自然社交行為
  • 需12小時完整睡眠,夜間可蓋布營造安靜環境
  • 喜歡洗澡,應定期提供無氯微溫水

繁殖知識

  • 全年可繁殖,秋冬最佳,夏季建議休息
  • 巢箱規格約20x20x30公分,使用前需消毒
  • 交配後10天產第一顆蛋,每窩4-6顆,孵化21-23天
  • 雛鳥30-35天羽毛長成,10-14天可抓出手養
  • 繁殖期需加強營養,保持安靜並減少打擾

健康管理

常見疾病

  • 鸚鵡喙羽症(PBFD):多無明顯症狀,需檢疫
  • 鸚鵡熱:可致呼吸道症狀與併發症,注意個人衛生
  • 慢性產蛋症候群:產蛋過多或持續發情,需醫療介入

預防與警示

  • 新鳥需檢疫2個月,定期健康檢查
  • 保持籠舍清潔,避免頻繁打擾繁殖期親鳥
  • 出現食慾減退、羽毛異常、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購買與費用考量

購買建議

  • 3週至1個月幼鳥最適合親手飼養,需人工餵食
  • 已斷奶中鳥較易飼養但價格較高
  • 可單養或成對飼養,視互動需求選擇

費用估算

  • 幼鳥:300-500元/籠子200-300元/飼料100元
  • 進階設備:奶粉750元、餵食湯匙10元、保溫設備100-1850元
  • 持續花費:滋養丸500元、蛋黃粉350元、生物鈣500元、獸醫費用200-350元

結論

愛情鳥以其鮮豔羽色、忠誠伴侶關係和活潑個性成為家庭寵物的明星。只要提供適當環境、均衡飲食與足夠關注,牠們將帶來無限樂趣與陪伴。飼養前充分了解與準備,是確保愛情鳥健康快樂的關鍵!
查看更多

日本九谷燒傳統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