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廣東特色梘水粽:傳統與風味的結合

廣東特色梘水粽:傳統與風味的結合

製作方法

  1. 將糯米浸泡在梘水(鹼水)中,使米粒變黃。
  2. 用芒葉或甘蔗葉包裹浸泡過的糯米。
  3. 包成長約15厘米,直徑三四厘米的圓柱形。
  4. 煮熟後迅速停火。

特點

  • 外觀:呈現金黃色,晶瑩透徹。
  • 口感:柔韌、脆口不膩。
  • 味道:散發出獨特的甘澀甜味。
  • 食用方式:通常蘸白糖或蜜糖食用,別具風味。

地域差異

在廣東不同地區,梘水粽的製作方法和稱呼略有不同:

  • 台山地區:中北部稱為枧水粽,使用市面上銷售的食用梘水;南部稱為"灰水粽",沿用傳統方法用草木灰製取鹼水。
  • 農村地區:過去因生活條件較差,常用草木灰浸泡在冷水中,經過沉澱和過濾後得到梘水。

歷史淵源

梘水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當時人們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再用菰葉包成四角形煮熟,形成了最早的鹼水粽。傳統的梘水粽通常不加餡料,但現代版本可能會加入各種餡料,如紅豆蓉或蓮蓉。

梘水粽不僅是廣東地區的特色美食,也是端午節的傳統食品之一,體現了中國南方地區獨特的飲食文化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