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特色
婆羅浮屠的建築結構十分獨特:
- 基部尺寸為123米乘123米,最高點距地面35米
- 由九個堆疊的平台組成,下方六個為方形,上方三個為圓形
- 頂部有一座中央圓頂,周圍環繞著72座鐘型佛塔
- 整座佛寺共有2,672塊浮雕、504尊佛像
建造過程中使用了約55,000立方米的安山岩,採用無砂漿黏合的技術,石塊之間以旋鈕、凹槽和燕尾榫接合。
歷史與意義
婆羅浮屠建於8-9世紀,大約在800年左右開始建造,耗時約75年完成。它的設計融合了印度尼西亞土著祖先崇拜的傳統與佛教涅槃概念。整個建築布局呈現一個巨大的密宗曼荼羅,代表佛教的宇宙觀。
寺廟的九層平台象徵佛教的三界:
- 欲界(Kamadhatu)
- 色界(Rupadhatu)
- 無色界(Arupadhatu)
信徒從底層拾級而上,象徵經歷這三大修煉境界,最終達到純精神的境界。
現今狀況
婆羅浮屠在15世紀被遺棄後,曾被火山灰與叢林覆蓋多年。1814年被重新發現,之後經過多次修復。1975年至1982年間,印度尼西亞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了最大規模的修復工程。
如今,婆羅浮屠是印度尼西亞重要的旅遊景點和朝聖地。遊客可以徒步探索這座宏偉的建築,欣賞精緻的石雕和壁畫,了解其深厚的歷史文化意義。
婆羅浮屠不僅是一座建築奇蹟,更是佛教藝術和哲學的瑰寶,見證了印度尼西亞悠久的文明史和多元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