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娃娃魚(學名:Andrias davidianus),又叫中國大鯢,係現時世界上最大型嘅兩棲動物,有「活化石」之稱。佢哋喺恐龍時代已經存在,至今已經有成億年歷史。因為棲息地破壞同過度捕撈,野生娃娃魚數量急劇減少,現時已經列為極危物種。最新研究發現,原來中國大鯢唔止一個物種,可能有5至9個唔同品種,對保育工作帶嚟新挑戰。
娃娃魚屬於脊索動物門、兩生綱、有尾目、隱鰓鯢科、大鯢屬,係現存最大型嘅有尾兩棲動物之一。中國法例將佢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娃娃魚體型巨大,一般長60至70公分,重5至6公斤,最大可以去到1.8米,重30公斤。頭大扁平,有好多疣突,眼細,口大,四肢短粗,趾間有蹼,方便游水。背部多數係棕褐色,有黑色斑點,腹部較淡色。皮膚滑又有彈性,成日有黏液。
近年基因研究發現,中國大鯢唔係單一物種,可能有5至9個唔同品種,分佈喺中國唔同水系。2024年最新研究更話,可能多達9個品種。
娃娃魚鍾意陰涼,住喺山區清涼、湍急嘅溪流或者溶洞。對水質要求高,水溫要低過25度,係生態健康嘅指標物種。
娃娃魚係肉食性,主食魚、蝦、蟹、蛙、蝸牛、水蛇、老鼠同水生昆蟲。佢哋多數夜晚出動,喺石縫等獵物經過即時襲擊。新陳代謝慢,耐飢,幾個月唔食都唔會餓死。不過一食就可以暴食,體重即時升五分之一。
娃娃魚春夏季(5-10月)繁殖,雌性一年產一次卵,每次超過300粒,產喺石洞入面。繁殖期間主要由雄性照顧卵同幼體,直至2-3星期孵化。人工飼養下,壽命可以50至60年,有記錄話可以活到130年。
娃娃魚主要分佈喺中國中部、南部、西南部18個省市,包括陝西、四川、貴州、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主要見於長江、黃河、珠江流域支流,由丘陵到高山都搵到。
野生娃娃魚估計得5萬尾左右,實際可能更少。陝西漢中係最大產地,2009年數量超過100萬尾,佔全國六成。
1978年開始人工繁殖成功,現時人工繁育已突破160萬尾。主要方法包括生態養殖場、分池分級飼養、室內人工養殖等,人工受精率超過80%,孵化率83.51%以上。
養殖場唔了解地區品種差異,雜交品種放生後會污染野生基因,甚至令部分品種滅絕。
娃娃魚叫聲似BB喊,所以叫「娃娃魚」。但有學者話佢冇聲帶,可能只係吞食或吐泡泡時啲聲。
娃娃魚喺有啲地方成為吉祥物,例如張家界市有隻吉祥物叫「純純」,仲有《娃娃魚之歌》添。
有故事話和尚喺河邊撿到娃娃,帶返寺廟後變成水中生物,為寺廟帶嚟水源。古代《山海經》都有「人魚」記載,聲如嬰兒,好似娃娃魚。
2018年,中國科學院團隊用基因技術證實中國大鯢最少有5個品種,分佈同水系有關,分化時間有成幾百萬年。
2024年10月發表研究話,中國大鯢可能有9個品種,但只得4種有正式學名,2種有IUCN保護評估,全部都極危,急需加強保護。
娃娃魚係地球上最古老嘅生物之一,係生物多樣性同進化史嘅活化石。因人類活動,野生數量急劇減少。最新科學發現中國大鯢其實有多個品種,保護策略要針對基因差異,避免基因污染,加強棲息地保護,打擊非法捕獵,推動科研同公眾教育。大家齊心協力,先可以令呢種古老生物繼續喺地球上生存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