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北寄貝(學名: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屬於馬珂蛤科,是東北亞重要的冷水性經濟貝類。俗名包括北寄貝、姥貝、ウバガイ等。中文學名為「庫頁島馬珂蛤」,名稱源自北海道原住民阿伊努語「pok-sey」。
北寄貝為大型雙殼類,貝殼堅厚膨脹,卵圓形,成體殼長10-15公分,重可超過600克。外殼有黃褐色殼皮,內面白色光滑,足部新鮮時為黑紫色,加熱後變鮮紅或粉紅色,是料理時的視覺亮點。
北寄貝壽命可達14年以上,夏季快速生長,冬季水溫低於4℃時生長停止。年輕貝肉質嫩滑,老貝則更緊實、風味濃郁。
主要分布於日本北海道、東北地方、朝鮮半島東部、俄羅斯遠東沿海。北海道苫小牧市為世界最大產地,年產量約佔日本全國的16%。
棲息於潮下帶至水深12米的砂質海底,特別偏好水流平緩、底質單純的區域。對高溫極敏感,耐受上限26-28℃,可在咸淡水中存活10-20天。
北寄貝為強制性懸浮取食者,主食浮游植物如直鏈藻、圓篩藻等,對維持海洋生態有重要作用。
每年5-6月為產卵期,3-4月為最佳食用季節,肉質最為肥美。
以閉殼和潛沙自保,天敵包括螺、蟹、魚類及海星等。
過度捕撈導致資源減少,日本北海道實施科學管理與限制捕撈,成功恢復資源並保持產業發展。
1990年代起展開人工培育研究,但因棲息環境特殊,目前市售幾乎100%為天然捕撈。
北寄貝在中國日料市場知名度極高,價格穩定,國際貿易帶動產業成長。
北寄貝兼具生態、營養、經濟及文化價值,是冷水性經濟貝類的代表。未來透過資源保護、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將可確保其永續發展,讓這份來自大海的美味繼續傳承下去。